“我就是不想見到他”(2 / 2)

心理把脈:沒有讓孩子體驗到親情

在趙濤的家裏,我們看到的是,在他們的親子關係中,在他們親子關係的互動中,父母真的是完全輸給了孩子,父母沒有能夠發揮應有的積極主導作用。就是說,因為父母家教的嚴重失誤,沒有能夠給孩子心靈播撒美好的種子,而是扭曲了孩子的心靈成長。

很明顯,孩子的反感,是因為家長的偏袒,因為家長不能公平處理兄妹之間的種種各係甚至讓哥哥處處蒙冤受屈;孩子的厭惡,是因為家長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因為家長除了溺愛就是打罵冷熱相加不懂方法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孩子的逆反,是因為家長的盲目的過高期望,因為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盲目給孩子補課甚至反鎖家中失去自由。孩子的冷漠,是因為家長的漠視,因為家長打罵相加甚至晚上把孩子趕出家門自己呼呼睡大覺。總之,家長特別是父親沒有讓孩子體驗到親情,於是,孩子回報給父母的是反感、厭惡、逆反、冷漠,甚至是敵視,這一切又集中的指向了父親。於是,他們的親子關係特別是父子關係陷於冷漠,於是,孩子心底凝聚成了最有殺傷力的一句:“我就是不想見到他!”

這一切,都是顯而易見的,也都是需要好好研究的。我們還必須看到,這些問題背後的關鍵所在,是父母對家庭教育功能的認識偏差,這個偏差就是——智育至上,學習至上,分數至上。這是許多家庭親子衝突的一個心理根源。

心理處方:讓溫暖的親情回歸家庭

撒下蒺藜自己很可能會最先受到刺傷。趙濤的父母切身感到了過去當家長的失敗,感受到了當家長失敗給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傷害。我們經過交流取得了一些共識。

第一是還給孩子公平。任何年齡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公平。盡管父母對子女客觀上很難分毫不差,但主觀上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意偏袒。父母要想方設法趕緊還給趙濤一個公平。這樣,他會更像一個哥哥,更像一個長大了的男子漢。

第二是還給孩子平等。家長簡單粗暴溺愛打罵,都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都是親子關係的不平等。雖然親子關係本質上不同於朋友關係,但是親子可以像朋友。為什麼人們都喜歡朋友?有人說是因為感情。不是的,朋友的實質是平等。就是說,人們都需要平等。父母要學會關心趙濤的心靈,尊重趙濤的人格,還給他平等。

第三是還給孩子自由。反鎖家中,強製補課,隻知道和孩子要分數,壓抑了孩子的心靈自由,逆反和對抗,就成了必然而然的反應。所以,父母要趕緊還給趙濤自由的空間,引導他心靈自由健康的成長。

第四是還給孩子溫情。沒有溫情,沒有親情,就沒有了家。家庭首先滿足的是人們對感情的需求。這是趙濤心靈最欠缺的。所以,趕緊還給孩子親情,還給孩子家庭的溫情。不要再盯住所謂的學習不放了,趕緊讓溫暖的親情回歸家庭。

最後的關鍵是,父母要重新認清家庭教育的功能,正確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不是讓孩子獲得知識,更不是父母來直接教孩子知識,而是讓孩子獲得親情,讓溫暖的親情注入孩子的心田。用專業一點的話說,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情商培養,是情感教育,是人格養成。隻有培養孩子心中有了理想的情商,有了健康的情感,有了良好的人格,他才能健康成長,才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過了好久以後,趙濤的父母撥通了心理谘詢專線,告訴我趙濤和父母的關係好多了,學習也好多了,他們家裏又有了溫暖的笑聲。我知道,趙濤的父母一定做了不少努力,我祝賀他們的自救真的獲得了成功。

“馬老師微語錄”智育至上,學習至上,分數至上,是許多家庭親子衝突的一個心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