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衝突怎樣化解(2 / 2)

二是對孩子缺乏理解。心理斷乳期最突出的變化是自我意識的發展,要求社會承認他們獨立的地位,要求觀念獨立、行為自治。這一時期大致正是初中階段,而初二時表現最為突出。上文媽媽說“初二的兒子我們已經管不了了……凡是我們說的話,不論好話壞話他都不聽”正是孩子心理斷乳的表現。孩子總要從依賴於父母的心理關係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必須進行心理上的“斷乳”。

三是價值觀的衝突。父母執意不許孩子和人很好隻是學習差的同學在一起;父親“覺得自己論知識,論經濟,論對孩子所付出的心血,足以對得起孩子。”孩子卻說,父母“和貧困山區的農民家庭的父母相比,為什麼不從知識金錢以外的方麵去考慮呢?”實際上反應了兩代人價值觀的不同。換句話說,在孩子看來,多喝了點墨水,多掙了點票子,父母並不因此就偉大。相形之下,難道我們做父的母不感到自己的價值觀不如孩子嗎?孩子批評“沒水平”難道不該父母反思嗎?

心理處方:想想“假如我是孩子”

我們該怎麼辦?總體來說,一是擺平親子關係。二善待心理斷乳。三是寬容彼此的價值觀。四是學會心理換位。從父母方麵說,為了化解親子衝突,重要的是跟孩子心理換位,遇到問題的時候想想“假如我是孩子”。

具體說到心理換位,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是角色扮演法。心理換位的障礙就是角色固著。角色扮演法就是您在心理上扮演孩子的角色,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認識問題,體驗原來體驗不到的孩子的某種切身感受。比如,設身處地地想象:“我這次考試倒退了十幾名,心裏非常懊喪……”“我的入團申請設有回音……”這樣,可以使您較容易地擺脫“自我中心”意識,擺脫困著的角色意識,而能以孩子的心去感受生活,許多問題的處理就會好得多。

二是雙向對話法。這與上一種方法相似,隻是您在心理上扮演孩子和家長兩個角色,進行雙向對話。現實中我們麵對一個問題,很自然地進行內心獨白:“他這是怎麼啦?這不是明知故犯嗎……”雙向對話法,就是在這一連串的內心獨白中插入孩子的對答。一旦進入雙向對話的思路,我們就會發現對問題有了另一角度的新認識,處理起來也就順手得多。

三是遷移感受法。您還可以把自身生活經曆中的某些感受,遷移到家庭教育的類似情境中來。比如,想想自己在一次大會上遲到幾分鍾的難堪,想想自己所擔任的工作沒有做好的心情……這都有利於體驗孩子在類似情境中的心態。

四是回憶往事法。實事求是地說,家庭教育的許多麻煩都源於成人的“以已度人”,忘了孩子到底是孩子。隻有經常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想想“假如我是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世界,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才能卓有成效地進行家庭教育。所以,您也應常常靠回憶來喚回自己的學生時代,如此親子就會有更多的心靈相通。

“馬老師微語錄”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世界,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才能卓有成效地進行家庭教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