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說,女兒心理有病了;女兒說,是媽媽心理有問題了。一對陪讀母女,到底誰的心理有了問題?
心理症狀:陪讀讓母女都困擾
這天我接待了一對母女的來訪。母親雖然來訪需求很強烈,卻怎麼也說不清孩子出了什麼問題,隻是反複說:孩子跟過去不一樣了,過去有說有笑,現在卻經常沉默無語,對我沒有話說了,孩子是不是心理有病了?
為了孩子在這裏上學,我放棄了工作來陪讀。每天孩子上學走了,這裏有沒有熟悉的朋友,剩下我一個人無所事事,隻能孤獨地看日出日落,太寂寞了。於是,就盼晚上孩子放學回家。孩子一回來,我就好像看到救星似的,兩眼定在孩子身上,看孩子有一點神情不對,我就神經緊張。孩子說她沒什麼,隻是有時候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讓我放心。可我還是不放心,整天心慌意亂,是不是我自己有病了?
女孩告訴我:我真的沒有什麼,就是覺得自己長大了,喜歡沉思了。可媽媽卻神經過敏,看我深思,就神經兮兮地問我怎麼了。媽媽說來找您,我說要不就陪您去,好讓心理谘詢師幫您治治心病。真的,我覺得媽媽確實是心理有問題了,媽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您幫幫她吧。不然,說不定哪一天真會弄得我也心理不正常了……
心理把脈:當心陪讀“陪”出心病來
如今,在學校附近買房租房,家長專職來陪孩子上學,已經成了一種社會現象。以至有的學校周圍自發形成了“陪讀部落”。“陪讀部落”這個特殊群體,不僅數量日漸增長,而且正在發生質變:從最初的兼職陪讀變成現在的專職陪讀。在有些省市,由於招生政策等原因,更為龐大的“陪讀部落”演繹了許多並不輕鬆的故事。
從心理健康角度說,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陪讀現象?
應該說,陪讀對孩子的成長不無積極意義。然而,陪讀如果弄得不好,就會如前麵兩個案例那樣,不是把孩子“陪”出心理問題,就是把家長“陪”出心理問題。
先從孩子方麵說。首先,陪讀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大凡陪讀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期望過高,導致孩子心理的強烈反應,使他們本就負重的學習更加負重,本已緊張的神經更加緊張,本有壓力的心理更感壓力。結果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甚至有的因為壓力過大,逃避學業。其次,陪讀還會削弱孩子的生存能力。陪讀的家長作為“專職保姆”,包攬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這必然導致孩子懶惰的習慣和生活的低能。由於孩子與同學相處的時間減少,很容易形成孤僻自閉的性格,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嚴重了難於適應社會生活。這兩點,從第一個案例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