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部落”心病多(2 / 2)

再從家長方麵說。首先,陪讀生活容易導致家長的心理異常。專職陪讀的生活方式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必然滋生不正常的種種心態,導致種種心理問題。第二個案例中,媽媽的無所事事,孤獨寂寞,精神沒有了寄托,生命失去了活力,心靈缺少了生機,其根源就在於不正常的陪讀生活。在我接待的陪讀媽媽中,大多是心理年齡大於實際年齡。家長這樣的心態,必然會給孩子心理帶來消極的影響。其次,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家長陪讀,實際上是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過度參與。由於參與過度,親子就容易心理距離過近,因而對孩子教育過度,關注過頭,幹預過多,也就很容易引發青春期孩子的抵觸情緒,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

心理處方:三個方案慎重選擇

最好是不選擇陪讀。不用家長陪讀,鼓勵孩子住校,是首選的心理對策。因為,孩子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可以培養自律精神和自理能力;孩子和同學們在一起,多參加集體活動,有利於保持積極向上心態,增進同學感情,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孩子住校不僅要管理自己的生活,還要做好宿舍衛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有助於培養集體觀念,鍛煉生活能力;孩子在校時間的增多,思想上和學習上都能及時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更有助於孩子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全麵發展。

其次是階段性陪讀。如果孩子確實難於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確實需要家長的陪伴一段時間,那麼,在入學之初的過渡階段裏,父母也可以考慮陪讀一段時間,等孩子基本熟悉新環境之後,及時“撤退”。再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孩子身體不合適活遇到其他問題,也可以考慮階段性陪讀。隻要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及時“撤退”。這樣的階段性陪讀,可以避免孩子的依賴心理,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

最後是指導式陪讀。如果確實需要長期陪讀,陪讀方式也必須調整,避免“包辦式”陪讀,采取“指導式”陪讀。指導式陪讀,家長不能越俎代庖,通過關心、鼓勵、督促、引導等方式,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指導孩子養成應有的學習習慣和必要的自理能力。這樣,也有利於家長解脫自己,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做到陪讀和生活兩不誤。家長安排好了自己的生活,自然心靈有所寄托,親子之間也就可以保持適度的心理距離,親子關係就會多一些融洽,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馬老師微語錄”陪讀如果弄得不好,不是把孩子“陪”出心理問題,就是把家長“陪”出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