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雖然意味著舍棄與犧牲,但也不失為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度。況且,一個人如若不擇手段地得到錢財,追名逐利,他在世上做人從容的同時也必將失去自己的尊嚴。貪心的人,總是費盡心思去算計別人,在其熱情、仗義與關切的偽裝背後,更多的是肆無忌憚地對別人的進攻與傷害。不怕吃虧的人,總是把別人往好處想,在其天真、看似迂腐、軟弱的背後,是一個寬容的不設防的世界。
不怕吃虧的人,才會在一種平和自由的心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世界上沒有白占的便宜,愛占便宜者遲早要付出代價。在物質利益上不是錙銖必較而是寬宏大量,在名譽地位麵前不是先聲奪人而是先人後己,在人際交往中不是惟我獨尊而是尊重他人,抬舉他人。如此這般以吃虧為榮為樂,勢必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抬舉。
任何一個有作為的人,都是在不斷吃虧中成熟和成長起來的,並從而變得更加聰慧和睿智。倘若有誰一旦吃虧便愁腸百結,鬱鬱寡歡,甚至捶胸頓足,一蹶不振,受傷者隻能是自己。這種傷害,服用任何宮廷秘方都無濟於事,診治的特效藥方隻有四個字——吃虧是福!因為吃虧一時,則可能安樂一世。
獨立悟語
麵對艱難的處境,吃虧是一種謀略,吃虧是福不是禍。正如古人所言,用爭奪的方法,你永遠得不到滿足;但是如果用讓步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比企盼更多的東西。
)第五節 給他人情,得他人恩
如果一個人幫助了我們,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著幫助他;如果一個人送了我們一件生日禮物,我們也會努力提醒自己記住他的生日,屆時也送他一件禮物;如果有人邀請我們參加了一個聚會,我們也會記得邀請他到我們的聚會上來……
人情是一筆銀行存款,你存進去的多,能取出來的就多,存得少,能取出來的就少。如果你平時多儲蓄“人情”,甚至不惜血本的投資,急用時就不至於犯難。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給人一份情,你會得到十份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一種德國特種兵的任務是,深入敵後去抓俘虜回來審訊。
當時打的是塹壕戰,大隊人馬要想穿過兩軍對壘前沿的無人區,是十分困難的。但是一個士兵悄悄爬過去,溜進敵人的戰壕,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了。參戰雙方都有這方麵的特種兵,他們經常被派出去執行任務。
有一個德軍特種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次他又出發了。他很熟練地穿過兩軍之間的地域,出乎意料地出現在敵軍戰壕中。
一個落單的士兵正在吃東西,毫無戒備,一下子就被繳了械。他手中還舉著剛才正在吃的麵包,這時,他本能地把一些麵包遞給對麵突然而降的敵人。這也許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了。
麵前的德國兵忽然被這個舉動打動了,並導致了他奇特的行為——他沒有抓這個敵軍士兵回去,而是自己回去了,雖然他知道回去後上司會大發雷霆。
故事中的德國兵就是因為感受到了對方士兵對他的一種善意,所以才有了不會有負於人的行為。即使這善意中包含著一種懇求,但這畢竟是一種善意,是對方很自然地表達出來的,這才在一瞬間打動了他。他在心裏覺得,無論如何不能把一個對自己好的人當俘虜抓回去,甚至要了他的命。
其實,有時給別人一些恩惠隻是舉手之勞,並不費多少力氣,可是對別人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必要時他會全力報答你。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如坐蹺蹺板一樣,有來有往,你給他一份人情,他會很自然地記住你,一旦有機會,就回報你。
獨立悟語
人情是一筆銀行存款,你存進去的多,能取出來的就多,存得少,能取出來的就少。
)第六節 把自己先放在低處
在我們身邊,總有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無論到哪裏都顯得很強勢,而且還會不失時機地彰顯自己,仿佛自己是天之驕子、一代梟雄。他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風風火火,可結果卻每每都是虎頭蛇尾,轟轟烈烈沒幾日就偃旗息鼓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擺得太高。做事心浮氣躁,結果自然浮光掠影,一無所成。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懂得自降身價,把心潛下來,誠心誠意,踏踏實實地走穩腳下的路,這樣功到事自成。
剛剛大學畢業的喬治想要進入一家大型的機械公司,但是該公司對工作人員的要求很高,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很難被錄用。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願意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願意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無需人工成本,也用不著操心,於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裏的廢鐵屑。
之後的一年時間裏,喬治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簡單又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了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有一個階段,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有問題,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危機,緊急召開會議,當會議進行到一大半還未見眉目時,喬治進入了會議室。
在會上,喬治把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總經理及董事們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喬治將自己的意圖和盤托出,董事們一致決定,聘請喬治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喬治在做清潔工時,利用清潔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做了詳細記錄,發現了存在的技術性問題並設計了解決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做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後的一展才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隻有誌向遠大,才可能成為傑出人物。但要成為傑出人物,光是心高氣盛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從最低級的事情做起。在你默默無聞不被人重視的時候,不妨試著暫時降低一下自己的物質目標、經濟利益或事業野心,做好一個普通人的普通事,這樣你的視野將更開闊,或許你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一位留美計算機博士學成後在美國找工作。因為有個嚇人的博士頭銜,求職的標準當然不能低。結果他連連碰壁,很多公司都沒聘他。想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的身份去求職。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來說是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幹得認認真真,一點兒也不馬虎。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不是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的。這時他亮出了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稱的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提出一些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大學生要強,這時他亮出了他的碩士證書,老板見後又提升了他。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此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書。這時老板對他的業務水平已有了全麵的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這位博士最後的職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標。
很多人往往希望從一開始就引人注目,誇耀自己的學曆、本事、才能,即使別人相信你,在形成心理定式之後,如果你稍有差錯或失誤,往往就會被人瞧不起。所以,聰明的人不會時時處處彰顯自己,而是懂得把自己放在低處,等到時機成熟時再一鳴驚人。
獨立悟語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懂得自降身價,把心潛下來,誠心誠意,踏踏實實地走穩腳下的路,功到事自成。
)第七節 不爭者,爭天下
爭與不爭是兩種不同的處世態度,爭者摩拳擦掌;不爭者平淡處之。老子說:“隻有無爭,才能無憂。”利人就會得人,利物就會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從來沒有聽說過,獨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所以善利萬民的人,如同水滋潤萬物而與萬物無爭,不求所得。所以不爭的爭,才是上爭。
與人無爭,與世無爭,看似是一種消極的避世思想和無奈的做法,但實際上恰到好處的“與人無爭”,是一種恬淡的心態,是一種知曉進退規則之後的釋然,也是一種不急功近利的智慧。
王秀之,字伯奮,琅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他從小就深受家中明哲保身思想的影響。他的祖父王裕,曾任南朝劉宋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父親王瓚之,曾任金紫光祿大夫。
王裕當官的時候,徐羨之、傅亮是朝中權臣,王裕卻不與他們往來。後來,徐羨之、傅亮因權重被皇帝所殺,王裕沒有受到牽連。王裕辭官後,隱居吳興,給他的兒子王瓚之寫信說:“我希望你處於與人無爭無競之地。”王瓚之遵循父親的教導,雖然做到了工部尚書,卻始終沒有巴結過一個朝中權貴。
此外,父親和祖父的影響、家庭的熏陶使王秀之也養成了一種不媚上、不貪利的品格。
南朝劉宋時,王秀之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當時褚淵任吏部尚書,深受宋明帝的信任,百官也非常敬佩他。每次朝會,公卿官僚以及外國使節,無不對他延首目送。
褚淵看到王秀之氣度優雅,神情秀逸,很是喜歡他,想讓他成為自己的女婿。吏部尚書在當時專管官吏的考核、獎懲、提拔,權力很大。做吏部尚書的女婿,正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事。然而,王秀之卻不肯為了升遷而違背家訓,因此沒有答應。於是,他長期隻是擔任下級官吏。
後來,王秀之做了太子洗馬,桂陽王劉休範想征召他任司空從事中郎。當時正值明帝剛死,劉休範自認為是宗親長者,想要爭奪到輔佐大臣這個職位。可是輔佐大臣這個職位最終落入了他人的手中。劉休範心裏滿懷著怨恨,於是在自己的駐地裏招募勇士,修繕器械,廣羅士人,準備起兵反叛。
王秀之察覺到劉休範的反叛意圖,他知道劉休範遲早要起兵造反,於是他就推脫說他自己有病,沒有應召前往。
劉宋末年,王秀之擔任晉平太守之職。晉平這塊地盤很富裕,在這裏當官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好處,油水很多。可是王秀之在這裏剛剛任職滿一年,就對別人說:“這個地方很富饒,我已經在這裏得到很多好處了。我所得到的俸祿已經足夠了,怎麼能夠長久地停留在這裏做官而妨礙國家招納賢士呢?”於是他上表朝廷,請求讓別人來代替自己,被人稱為“恐富求歸”的太守。
南朝蕭齊時,王秀之擔任太子中庶於、吏部郎,又出任義興太守,遷職為侍中祭酒,後來又轉任都官尚書。在他擔任尚書時,他的頂頭上司是王儉,但是王秀之從來沒有與王儉過分親密過。
身處爾虞我詐的官場之中,人人都想著如何快速晉升,王秀之卻始終以一種無爭的態度為官、處世。乍一看,他的做法與當時紛爭不斷的官場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但也正是這種不爭與平和,才使他們祖父三代在“伴君如伴虎”的朝堂之上,長久地屹立不倒。與那些大起大落的人相比,王秀之一家無疑已經達到了“無人能與之爭”的境地了。
為人處世,最難修煉的就是這種像王秀之一樣的平和心態。事物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人為的痕跡太重,很容易事與願違。王秀之的可貴之處在於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無論是做小官還是赴重任,他都不卑不亢,不媚上、不欺下,有道是“心底無私天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