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惠爾四處奔走,在各地演講了5年,懇求有誌於學的年輕人捐錢。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辛苦籌募到的錢還不足1000美元。康惠爾深感悲傷,情緒低落。當他走向教堂準備做禮拜的演說詞時,低頭沉思的他突然發現教堂周圍的草枯黃得東倒西歪。他便問園丁:“為什麼這裏的草長得不如別的教堂周圍的草呢?”
園丁抬起頭來望著牧師回答說:“噢,我猜想你眼中覺得這地方的草長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你把這些草和別的地方的草相比較的緣故。看來,我們是常常看到別人美麗的草地,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園丁的一席話使康惠爾恍然大悟。他跑進教堂開始撰寫演講稿。
他在演講中講了一個農夫的故事: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生活過得還不錯。但是,當他聽說可以找到埋有鑽石的地方時,他便想,隻要有一塊鑽石就可以富得難以想象。於是,農夫把自己的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可以發現鑽石的地方。農夫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然而未能發現鑽石,最後,他囊空如洗。有一天晚上,他在海灘自殺身亡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農夫賣掉的這塊土地上,新主人發現了從未被人發現的鑽石寶藏。
這個故事是發人深省的,康惠爾寫道:財富不是僅憑奔走四方去發現的,它屬於自己去挖掘的人,屬於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屬於相信自己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奇跡的人。
康惠爾將這個“鑽石寶藏”的演講作了7年。7年後,他賺得800萬美元,這筆錢大大超出了他想建造一所學校的需要。
“遠方風雨正勁,依然堅持獨自前行”的勇氣固然可嘉,但不能因為遠方的誘惑而失去自己所擁有的“土地”。既然生命之箭一經射出就永不停止,不妨將它射在“現在”的靶上,拿起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這支筆去撰寫人生。
獨立悟語
財富不是僅憑奔走四方去發現的,它屬於自己去挖掘的人,屬於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屬於相信自己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奇跡的人。
)第四節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們常說:“婚姻就像穿鞋子,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生活也是如此,生活得舒服不舒服也隻有自己才知道。我們生活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所以,隻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就好,沒必要因為別人的影響而改變自己。
當二戰之火直逼英國時,丘吉爾臨危受命,肩負起戰時首相和三軍最高統帥的重任。他憑著智慧和勇氣,不但打敗了敵人,也征服了自己。同時,這位叱吒戰場的風雲人物也是世界政治明星中少有的壽星,在人間天堂裏漫遊了90多個春秋。
有人說,丘吉爾是政治家中最貪圖享受的一個,他奢華的生活飽受爭議。平時,他樂於穿戴高級華麗的衣著,也喜愛精美的佳肴。即使是在他行將就木前,也沒有忘記要上一杯上等白蘭地,一飲而盡,啜飲最後一滴人間甘美之泉。
他的妻子克萊門坦·丘吉爾直言不諱地說,她的丈夫貪圖享受,這種欲望十分強烈。誰要是能給予他所喜愛的舒適環境和喜歡的東西,他都會接受其款待。
早年他花了5000英鎊買下一座高雅的住宅,又花了近2萬英鎊進行了裝飾和整修。後來丘吉爾又將宅第建成一個迷人的“世外桃源”,有碧波粼粼的湖泊,匠心獨特的花園,池塘裏遊著各色大金魚。他還多次坐上豪華的大型遊艇“克裏斯蒂納號”出遊,遊艇上的設備之奢華、舒適令人咋舌,而且每次出遊都備有充足的精美食品和各式美酒,供他沿途享用。
他的家庭日常開支大得驚人。他長年堅持寫作,掙得高額稿酬,用筆來維持這種生活。她的女兒曾說:“我們整個家庭的開支靠的是爸爸的稿費。”就是在出遊期間,丘吉爾也沒有改變追求舒適生活的習性。有一年,丘吉爾應美國總統羅斯福之邀訪美,下榻於白宮皇後臥室,這是一個裝飾美觀、設備講究的豪華型居室,有一張十分舒適的床,丘吉爾很是滿意。
又有一次,丘吉爾被安排在白宮的林肯臥室下榻,一般來說,最高貴的客人才有資格享受這種榮譽和待遇。然而,林肯臥室除了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外,仍舊保持著19世紀中葉林肯當政時的簡樸風格,床鋪也很普通,丘吉爾無法在這種簡陋的環境中安睡。當晚,他隻睡了半個小時就忍不住了,爬了起來,不顧禮貌和體麵,穿著一身睡衣,拎著手提箱,踮起腳尖,從林肯臥室穿過大廳,自行搬進了皇後臥室。
他對洗澡也有特殊的要求,浴缸裏必須放上三分之二的水,水溫要控製在37℃。他在浴缸中像海豚一樣翻身。晨浴一結束,仆人馬上將果醬和一杯優質的蘇格蘭威士忌放到他伸手可及的地方,好讓他躺在床上,一邊閱讀,一邊盡情地飲用。晚上7點鍾,丘吉爾洗一天中的第二次澡,稍作休息後就享受豐盛的晚餐。據說,在戰爭期間,不管戰事如何激烈,他總是帶著一個錫製的浴盆上前線。
丘吉爾一生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著作豐富,愛好消遣,喜歡享受生活的甘美。他漫長坎坷的一生,是創造的一生,也是按自己的方式快樂生活的一生。
可見,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生活,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無盡的快樂。人生是一條單行線,生活不是試跑,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我們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喜悅,享受生命的快樂,這樣的人生才是真實而幸福的人生。
獨立悟語
人生是一條單行線,生活不是試跑,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我們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五節 別為無法改變的事情流淚
安徒生有一則名為《老頭子總是不會錯》的童話故事:
鄉村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惟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隻羊,又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大袋爛蘋果。
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在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後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於是三人一起回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的欽佩。
她嘴裏不時地說著:“哦,我們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樣好喝。”
“哦,鵝毛多漂亮!”
“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經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