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行動獨立,瀟瀟灑灑闖世界(1 / 3)

)第一節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有夢想就要去追逐,認定了就要立即行動,隻有采取了行動,我們才可能成功,否則一切都隻是紙上談兵,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虛幻夢想,就如海市蜃樓般永遠無法觸及。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我們的行動可以決定未來的生活畫卷。隻有果斷行動,才能創造出無限成功的可能,才會讓我們離夢想更近一些。

有一條魚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捕上了岸,漁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麗,便把它當成禮物送給了女兒。

小女孩把它放在一個魚缸裏養了起來。這條魚每天在魚缸裏遊來遊去,總會碰到魚缸的內壁,心裏便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

後來,這條魚越長越大,在魚缸裏轉身都困難了,女孩便為它換了更大的魚缸,它又可以遊來遊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魚缸的內壁,它暢快的心情便會暗淡下來。它有些討厭這種原地轉圈的生活了,索性靜靜地懸浮在水中,不遊也不動,甚至連食物也不怎麼吃了。

女孩看它很可憐,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遊著,心中卻一直快樂不起來。

一天它遇見了另一條魚,那條魚問它:“你看起來好像悶悶不樂啊!”

它歎了口氣說:“啊,這個魚缸太大了,我怎麼也遊不到它的邊!”

我們是不是就像那條魚呢?在魚缸中待久了,心也變得像魚缸一樣小了,不敢有所突破,如果某天到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已變得狹小的心反倒無所適從了。

其實,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的翅膀就舒展不開,即使給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

打開自己,需要開放自己的胸懷。開放,是一種心態、一種個性、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正確地對待自己、他人、社會和周圍的一切;對自己的專業和周圍的世界都懷有強烈的興趣,喜歡鑽研和探索;熱愛創新,不墨守成規,不固步自封、不固執僵化;樂於和別人分享快樂,並能撫慰別人的痛苦與哀傷;謙虛,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能樂觀地接受他人的意見,而且非常喜歡和別人交流;樂於承擔責任和接受挑戰;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樂於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經驗,能夠迅速適應新的環境;堅強,敢於麵對任何的否定和挫折,不畏懼失敗。

不打開自己,一個人就不可能學會新東西,更不可能進步和成長。開放的胸懷,是學習的前提,是溝通的基礎,是提升自我的起點。在一個團隊裏,最成功的人就是擁有開放胸懷的人,他們進步最快,人緣最好,也最容易獲得成功的機會。

擁有開闊胸懷的人,會主動聽取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工作。比爾·蓋茨經常對微軟的員工說:“客戶的批評比賺錢更重要。從客戶的批評中,我們可以更好地汲取失敗的教訓,將它轉化為成功的動力。”比爾·蓋茨本人就是一個胸襟非常開闊的人,他鼓勵公司裏每個人都暢所欲言,當別人和他有不同意見時,他會很耐心地去聽。每次公開演講之後,他都會問同事哪裏講得好,哪裏講得不好,下次應該怎樣改進。這就是世界巨富的作風,也是他之所以能成為巨富的潛質。

開放的心自由自在,可以飛得又高又遠;而封閉的心像一池死水,永遠沒有機會進步。如果你的心過於封閉,不能接納別人的建議,就等於鎖上了一扇門,禁錮了自己的心靈。要知道,偏狹就像一把利刃,會切斷許多機會及溝通的渠道。

花草因為有土壤和養分,才會茁壯成長、綻放美麗,人的心靈也必須不斷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和澆灌,否則智慧就會因為缺乏營養而枯萎死亡。

擁有開放的心,才會擁有更堅定的信念。一個人隻要對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打開你的心,讓想象力自由翱翔,讓成功的希望越飛越近。

獨立悟語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的翅膀就舒展不開,即使給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

)第二節 有想法還要有行動

有個一貧如洗的年輕人,總是想著如何能夠擺脫貧窮,但又不想付諸行動,於是他每隔兩三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時,跪在聖壇前,虔誠地低語:“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

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複著他的祈禱。如此周而複始,他不間斷地祈求著。

到了最後一次,他跪著說:“我的上帝,您為什麼不垂聽我的祈求呢?讓我中彩票吧!隻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奉獻,專心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上空發出了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在垂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現實生活中沒有如此愚蠢的事,但卻有如此愚蠢的人。心中有好的想法卻不願或不敢行動起來,類似的事情在你身上是不是也發生過?自己是不是常常渴望成功,卻沒有為成功做出過一絲一毫的努力?

我應該懂得,要成功,光有夢想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一定要成功的決心,配合確切的行動,堅持到底,方能成功。

隻有下定決心,曆經學習、奮鬥、成長的過程,才有把握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實。

而大多數人,在開始時都擁有很遠大的夢想,如同故事中那位祈禱者。但卻從未掏腰包真正去買過一張彩票。缺乏決心與實際行動,於是夢想開始萎縮,種種消極與不可能的思想也開始衍生,甚至於就此不敢再有任何夢想,過著隨遇而安、樂於知命的平庸生活。這也是為何成功者總是占少數的原因。現在你是否真心願意在此刻為自己的理想,認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決心,並且馬上行動呢?記住:隻有那些想好了就立即行動的人,他們的工作效率才會很高,往往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擔任一個團隊中最重要的職務。

因此,要想獲得成功的果實,光有想法是不夠的,想好了就要去做,隻有將想法付諸於行動,並全力以赴地去做,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獨立悟語

要成功,光有夢想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一定要成功的決心,配合實際的行動,堅持到底,方能達成目標。

)第三節 在遠方,不如在自己的土地上

在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成功人士與失敗者的區別不僅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者聰明程度,更在於一個人是否“會”選擇!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100多年前,美國費城的6個高中生向他們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學多才的牧師請求:“先生,您肯教我們讀書嗎?我們想上大學,可是我們沒錢。我們中學快畢業了,有一定的學識,你肯教教我們嗎?”

這位牧師名叫康惠爾,他答應教這6個貧家子弟。同時他又暗自思忖:“一定還會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他們想學習但付不起學費。我應該為這樣的年輕人辦一所大學。”於是,他開始為籌建大學募捐。當時建一所大學大概需要15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