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笑什麼?”王伏勝問。
“武皇後不是什麼都想管嗎?正好高麗邊境又開戰了,我讓她來處理這事,安排兵馬,如果吃了敗仗,朕要責罰她呢。”
“要是勝了呢?”
“不大可能,高麗問題是個很大的難題,曆朝曆代都解決不好,朕也非常頭疼。當年隋文帝調集大軍,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結果無功而返。先帝太宗時,率大軍親征高麗,結果也是失敗而歸。如今本朝再和高麗開戰,也是凶多吉少啊。”
武後回到了後殿,見李治圍著被子躺在床上,關切地上前摸了摸他的額頭,問:“怎麼啦,皇上,哪裏不舒服?”
“頭有些暈漲。”李治揉了揉腦門,說:“朕這幾天難受,不能親政,你代朕處理這幾天的公文吧。”武後爽快地道:“您好好地歇兩天,該辦的我都給您辦。傳禦醫。”李治歎了一口氣說:“朕還是那老毛病。”他說的也是實話,確實是頭暈。武後還是命人速傳禦醫,她撫了一下李治:“好好休息,我先去外殿處理這兩天的公文奏報。”
“你不累?”
“不累。”
積攢了幾天待批的公文,讓武後幾個時辰就批完了。對待百濟入侵新羅的奏報,武後陷入了沉思,仗是非打不可了,問題是能不能勝的問題。若再敗了,更讓這些番邦邊夷瞧不起,更加得寸進尺,騷擾邊關。這次一定要周密地計劃好,出則能戰,戰則必勝。於是,武後連夜派人把熟悉軍務的老將李劫找來,會同程務挺以及兵部的參謀人員,緊急商討出兵百濟的事宜。
“百濟和高麗都不好打。”李勣搖搖頭說,“一是路途遙遠,後勤供應不上,二是孤軍深入,不適應當地嚴酷惡劣的自然和地理環境,當年臣跟太宗出征高麗時……”
武後揚手打斷了他的話,說:“後勤供應不足就加強供應,環境氣候惡劣就想辦法克服,總之,這次仗是非打不可,不然養虎為患,貽害無窮。”武後說著,叫兵部。王侍郎,“你把本宮的意圖給大家講講,征求一下意見。”
“臣遵旨!”王侍郎走到一張綿絲地圖前,指指點點地說:“娘娘意欲兵分兩路,一路配合新羅軍,組成聯軍,實施地麵突擊;另一路出山東半島,渡黃海,出其不意地在百濟首都錦江邊的泗城附近登陸,實施背後突襲。”
“想法不錯。”李勣點點頭說,“當年太宗親征高麗、百濟時,也有人提出類似的建議,後來大家考慮此動議有些太冒險,才棄之不用,一是怕二路大軍配合不上,孤軍深入,難免被分別殲擊;二是怕海上氣候千變萬化,長距離跨海作戰,凶多吉少。”
“不冒些險,又怎麼能實施奇襲;不奇襲敵人,又怎麼能一戰而勝。”武後手一揮說,“就這麼定了,兵貴神速,前方吃緊,我們在後方不可畏敵不前。李愛卿,你看看,這次誰為行軍大總管最合適?”
“臣以為隻有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可以擔當此任,此人足智多謀,膽大心細,善打硬仗,慣於速戰速決。”
“你怎麼樣,定方年輕,不如你經驗豐富,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派愛卿你去怎麼樣?”武後望著李勣說。
“為國殺敵,保衛疆土,臣義不容辭。隻是時間緊急,臣要趕到山東半島,也得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不如任命蘇定方就地組織力量,實施跨海作戰。臣作為後援,全力保障他們的後勤供應。”
武後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一拍桌子,下定了決心。下旨封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新羅王金春秋被封為山禺夷道行軍總管,兩個人率領三將軍和新羅兵出戰。隨後武後又和李勣等人一起商量了一些細節問題,等到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後,天已經大亮了,整裝待發的信使背著武後下達的詔書,在百十個護衛的護送下,快馬流星地向邊關飛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