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走了之後,曹操剛想休息,親兵報董衡求見,曹操召之進來,問他何事,董衡勸諫曹操說:“於將軍率軍南征,期在必勝,但是龐德為副將恐怕不妥。龐德故主馬超早已投奔劉備,劉備封他為‘五虎上將’之一;龐柔是龐德的兄長,也在劉備蜀中為官。前不久聽說龐柔來信叫龐德背離大王,投奔劉備。今派他南下,他投奔關羽,這不是潑油救火嗎?”
曹操沉思片刻,隨後說道:“龐德投奔我屢立戰功,忠義可嘉。今你說他會生叛道之心,我不相信。倘他真生叛逆之心,其兄來信的內容怎麼會讓眾人知道呢?正是眾人知其兄之信,我才知他光明磊落,不會叛我而去。”
當曹操對董衡說的這番話傳到龐德耳中時,龐德感動得涕淚四橫,於是,召幾個木匠來,伐巨樹做了一口沉重的棺材。幾日後,他請好朋友、親戚赴席,把棺材陳列到大廳中。
眾親友見到這口朱紅漆的棺材,不禁大愕。龐德解釋說:“這棺材將和我一起到戰場。”
有人說:“將軍出征,抬不得這不吉祥的東西!”
龐德舉杯豪飲,對親友們說:“魏王以泰山一樣重的恩德待我,誓要以死相報。克日將拔軍南征,與關羽樊城決戰,我若不能取他的首級,那麼就讓他削掉我的腦袋。即使未被他殺掉,如兵敗的話,我也要自殺。所以抱必死之信心,準備這口棺材,以殮我的屍首。”
眾親友聞說,嗟歎不已。龐德的妻子更是由低聲啜泣到嚎啕大哭。
龐德聽到恩愛妻子這叫人腸回肝裂的哭聲,英雄氣概更化為悲壯。他提氣叱責自己的妻子道:“大丈夫知恩必報。如今魏王不聽小人讒言,信任於我,我隻能以血肉之軀相報,你婦人目光短淺,還亂我心神,休得再哭!”
龐德盡管底氣十足,但聲音也有些顫抖道:“好好調教虎兒,以承父誌!”
其妻哭哭啼啼答應著,龐德兀自不再理睬她,舉杯勸邀眾人飲酒。
翌晨,於禁、龐德校場點兵。七大軍隊旗幟鮮明,人強馬壯,整齊地排列在點將台下。曹操親自到點將台檢閱。其時,秋風颯颯,拂著曹操的花白胡須。
曹操深情地注視著這支精銳部隊,他端起一碗酒,向空中一灑,台下千軍萬馬一聲喝彩,聲音震撼霄漢。歡騰的壯觀場麵,令曹操熱血沸騰,他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時代……
三聲清脆的鑼響,這是部隊開拔的號令。霎時,牛角嗚嗚,戰鼓隆隆,十幾萬大軍宛如一條巨大無比的長龍,向遠處的地平線蜿蜒而去。
點將台上,曹操與於禁、龐德告別,曹操握著於禁的手,充滿信任的目光包含著殷切的期待……
公元二一六年,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劉備漢中稱王,諸葛亮及全體武將都向他朝賀。劉備交還原來的左將軍及宜城亭候的官銜印綬,立其子劉禪為王太子。並以拔牙門將軍魏延為鎮北將軍,領漢中太守,負責漢中地區防務。
劉備與諸葛亮等返回成都,以許清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征伐漢中地區功勞最大的黃忠為後將軍,地位高於其他四將,組成新王國的四大軍團。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五人,時稱“五虎上將”。
劉備在成都封官施爵時,荊州的關羽正率軍攻打襄、樊,劉備為了以爵位激勵關羽攻城拔寨,親自委派益州前部司馬(相當於侍從副官)費詩前往荊州授關羽印綬。
費詩負劉備的親筆信與印綬,順江而下,沿途經險灘惡浪,飛棧峭壁,風塵仆仆來到荊州。
關羽聞聽劉備侍官來荊州,將印綬交於自己,於是,出城三裏迎接劉備的使者。
費詩坐驛車中,遠遠地見荊州城外一彪軍馬整齊排列著,幾麵寫有“關”字的帥旗迎風招展,知道關羽親自出城來迎接自己來了,心裏不禁高興起來,旅途的勞累一掃而光。
看看就要走近關羽的軍隊,費詩就下了車,手持一卷信紙,向迎來的關羽拱手施禮。
費詩幾年沒與關羽謀麵了,此刻乍見,仍覺關羽威儀不減當年。
關羽迎接費詩進了城門,辟一館雅舍為其居住。夜,關羽擺筵為費詩洗塵。
主客興會,其情漸濃,飲至酣處,費詩拿出劉備寫的信給關羽,關羽就著紅燭之光閱讀。先前臉上還是微笑自若,當讀至“孤封汝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之時,不禁捋起美髯,臥蠶眉緊鎖。閱完,他向費詩問道:“費司馬,漢中王封我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這是為何?”
因後將軍是所有將軍中地位最高的爵位,故關羽不服。
費詩道:“黃忠在漢中屢立戰功,寶刀不老,漢中王就封他為後將軍了。”
關羽怒道:“翼德是我結拜的兄弟,勇猛善戰,他是令敵人喪膽的虎將;馬孟起世代名將之後;趙子龍護幼主,功高勞苦,他們三位與我平起平坐,我無意見。黃忠是何許人,竟與我等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兵為伍!”
關羽說完,兀自發怒,不肯受印綬。
費詩萬萬沒有想到關羽會如此窄量,他素知關羽重義,一諾千金,現在聽他口吻真是盛名難副。
於是他笑著說:“將軍為爭爵位,竟不受印,實在辜負漢中王的期望。從前蕭何、曹參與漢高祖一同舉大旗反暴秦,得到高祖的重用,信任,地位極高。而韓信、陳平來降高祖,地位反高過他倆,未聞蕭、曹以之怨恨過。何況將軍與漢中王親如骨肉,禍福與共,非外人所比。而漢中王要建立王業,難道隻用屬於自己同派別的親信嗎?我勸將軍不要計較官位之高低,爵位之多少。我隻是一介使者,銜命而來,你不接受印綬,我帶回去複命而已,但將軍這種粗率之舉,可能讓漢中王左右為難,請慎重地三思吧!”
費詩言語有理中暗含譏諷,關羽有怒也不好發作,他聽到如不接受印綬會使劉備左右為難時,就說:“好吧!多謝費司馬剖解其中利害,關某願意接印。”
說完,來到費詩前。費詩把金印紫綬奉上,關羽雙手舉至眉間,恭恭敬敬地接了過來。
是夜,主客皆酒酣而退,各自安歇了。
翌日,關羽的養子關平從他的包圍樊城的營寨裏歸來,告訴近日的軍情。
關平向關羽說:“父親,曹操的大將於禁、龐德率十幾萬大軍來解樊城之圍,據說離樊城隻有一天的路程了。”
關羽捋須一笑:“嗬嗬,曹營無將矣,派一老犬與關某決戰。正好費司馬來了,請他與我到前線去,親睹我殺曹兵取樊城。”
說罷,就令親兵備好快馬。關羽到費詩暫居館中,邀他一同前去,留下靡芳守荊州城池。
費詩與關羽一行騎馬馳在去樊城的大道上,隻兩個時辰,就到了樊城外的營中。關羽與費詩視察了營中軍情,再派流星探馬偵察於禁大軍的進程情況……
深夜三更了,關羽帳中還燃著兩支巨燭。明亮的燈光中,關羽正襟危坐書案後,他翻著《春秋》,神色平靜而穩重。
不一會,帳外不遠處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關羽抬頭望向帳外,兩個探馬已來到帳外。
“啟稟將軍,於禁前鋒已離樊城三十餘裏。”汗流浹背的探馬簡短地報告了軍情後,喘息不停。
關羽心中一驚:來得真快。隨即他吩咐道:“你二人辛苦奔勞,想必已餓極,後營備有水酒,自去吃罷。”
兩探馬退去,關羽喚養子關平道:“明日率一百精兵,去看於禁紮營何處。”
天破曉後,關羽與關平率一隊精兵,望於禁軍來的方向迎去。
於禁軍於昨日夜晚全部趕到離樊城以北僅十裏的地方駐紮下來。由於長途奔馳,大軍已疲勞不堪,不敢乘夜衝擊關羽駐紮在樊城外的幾萬大軍,隻派弓弩手把來援大軍已到的信息射進樊城。曹仁得到信後,向守軍宣布,樊城內的軍民無不喜氣洋洋,宛如過大年一樣。
關羽、關平登上樊城以北的一個高地視察於禁紮寨的地形。山峰上,關羽與一隊負刀而立的軍士沐浴著朝霞,闊大刀麵閃耀著光芒。關羽把手搭在額上,擋住太陽的光線,俯瞰山下的地形。關羽看到了樊城北邊一個闊大無水的山穀中,於禁的營帳一串連著一串,如同山麓下成片的蘑菇,像螞蟻般的曹兵來來往往走動著,山穀裏千百口灶正熬著稀粥,炊煙嫋嫋,一片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