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乾》卦“九三”爻辭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在與人交往、為人處世的時候,要“夕惕若”,也就是要早晚都慎重,大事小事都慎重,這樣才沒有過錯。這啟示我們,在生活中,不要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
過早將自己的底牌亮出去,往往會在以後的交戰中失敗。羽翼未豐滿時,更不可四處張揚。《易經》乾卦中的“潛龍在淵”,就是指君子待時而動,要善於保存自己,不可輕舉妄動。
五代時,馮道奉命出使契丹,意外受到禮遇,契丹王還有意留用他。馮道內心不願留在契丹,但又不敢拒絕。於是,他一麵上奏契丹王,說:“遼與後晉有父子關係,侍子若侍父,這樣看來,我現在實際上等於出仕兩朝。”這話意在博得契丹王的好感;另一方麵,馮道命令部下購置薪炭,以備寒冬之用,表示他不敢逆旨而就此回國,使契丹王覺得他是難得的“忠義”之士,且有隱衷難言,因而心生憐憫。便允許馮道回國複命。
這時,馮道卻故作姿態,滯留不走,經契丹王多次催促,他才慢慢地收拾行李。出發後,他沿路停留,以示依依之情,一行人費時一個多月才越過國界、對此,隨行人員都迷惑不解地問他:“我們歸心似箭,都恨不得插翅飛回,為什麼你卻老是盤桓不走呢?”他說:“這是我的以退為進之計?我何嚐不希望早點回國呢?可是不論我們如何趕路,契丹人隻要快馬加鞭,一日之內就可追上我們。因此,我佯裝對遼地有不舍之情,避免對方猜透我的心,”回國後;他又以不念異國之封而毅然歸來的行動得到後晉皇帝的賞識和信任。
馮道處在政權更迭的五代時期,他的八麵玲瓏,不露本色,這是他保護自己的高明之處。
曆史上,有很多人因為泄露了自己的“底牌”,而功虧一簣:宋文帝就是一個典型?當時的太子劉劭急於篡權,經常和幾個巫師在一起晝夜求神,又把文帝的五像埋在含章殿前,詛咒文帝快死。好快點繼位。剛開始,宋文帝並不知道這一切,完全蒙在鼓裏。
劉劭有個奴仆名叫陳天興,與使女王鸚鵡淫通。後來事發,劉劭殺掉陳天興。陳天興被殺後,與他一起埋文帝玉像並施行詛咒的太監門慶國嚇壞了,誤以為自己肯定要被滅口,就向文帝告發了這些事情。文帝得知以後,又驚又氣,就搜查王鸚鵡家,獲得劉劭、劉浚和嚴道育等人往來書信等罪證。
而太子的莫逆之交小王爺劉浚此時起了關鍵作用,其養母是文帝寵愛的潘淑妃。劉劭的生母元皇後因潘淑妃受寵而活活氣死。劉劭本來深恨二人,但劉浚怕太子日後登基要殺自己,就曲意逢迎,兩個人倒成了莫逆之交。劉浚就把一些證據藏在自己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