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之江”可謂人才雲集。公司現有員工200多人,科技人員的比例高達25%。即使是跑市場的人員,招進公司也必須是高分子、有機化工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何永富非常注重自己的學習,辦企業的同時還進入了浙江最大的管理培訓機構——浙江中科生產力管理培訓中心企業總裁EMBA研修班進行學習,不僅自己學習,先後還安排了劉明、張旭等企業高管進入浙江中科生產力管理培訓中心EMBA研修班進行深造和充電。在那裏他們學到了當今最新的管理理念,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企業老總,何永富非常推崇當今的世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德魯克的管理理念使他受益非淺,他說,“我隻不過是個搭舞台的人。我搭了一個好的舞台,讓更多的人演更多更好的節目,出更多的明星,錘煉出更多的精品。”
高科技投入
“亞洲人從德國引進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四條全自動矽酮膠生產線,我們‘之江’獨占了三條,還有一條在日本。全世界隻有6條全自動x-kv多組份靜態混合係統,我們‘之江’就有一條。”何永富自豪的說。高科技投入成了“之江”與世界頂級同類企業競爭的法寶。創業初期的那個二手設備如今已經靜靜的躺在倉庫的一個角落裏,然而當初為了引進這些設備,何永富和一些技術權威、企業元老都爭論過,因為這些設備每台動輒就是幾百萬,設備利用率還是個未知數,風險實在太大。但何永富堅持認為隻有有一流的設備,才能有一流的產品。事實證明何永富是對的。新設備運作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大提升了“之江”產品的品牌形象。就連當初反對聲最高的倪教授現在提起這件事都佩服何永富的魄力。
何永富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在於規模的大小,有時候過度的規模擴張甚至會危害到企業發展,對企業來說不斷尋找市場中的最大利潤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高科技的運用就是“之江”永葆青春的一個“秘密武器”。“之江”發展到現在,始終以高科技為引領的航標,向高等科研院所“借腦”,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產線,參與國家玻璃幕牆工程技術規範的製定……“之江”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
何永富經常出國,問其原因:一不為遊山玩水,二不為和客戶談生意,盡管現在“之江”產品已遠銷世界各地,而是實實在在去開闊視野,考察世界五百強企業,感受國際化的氛圍,使自己的觀念與國際接軌,用國際慣例來指導企業的行為。“之江”的設備和世界是同步的,“之江”的思想更要和世界同步。
躋身“863”計劃
2002年下半年,“之江”將國內有機矽材料領域的一流專家學者招之麾下,參與 “特種有機矽密封材料的製備與應用研究”課題申報。2003年8月,何永富得到消息,經層層篩選之江申報的課題被正式納入“863”高科技計劃項目。從基因組研究、克隆技術研究到納米技術的研究與應用,“863”計劃幾乎就是尖端科技研發的代名詞。由一家民營企業主持國家尖端科研的攻關項目,這在“863”計劃的曆史上極為罕見。據悉,當年申報的“863”計劃項目,淘汰率高達87%,與“之江”同台競技的有300多家研發中心,其中不乏諸如清華、複旦之類的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但經過層層篩選,在最後一輪考評中,“之江”的課題脫穎而出,成為國家科技部在特種功能材料技術領域正式立項的39個項目之一,此項目也成為浙江省在該領域申報“863”計劃項目中僅存的碩果。
業內人士對該項目的意義作了如下評價:如果“之江”項目研發成功,將對中國密封膠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現有密封膠市場格局將重新洗牌。
“我們產品的特性是粘合,具有極大的凝聚功能,正因為膠粘劑的凝聚功能,為客戶創造了價值,為人類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空間。”“我們之江的核心理念是粘合創造價值,凝聚成就未來!”何永富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