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寫作】 我寫《105億傳奇》
吳阿侖:《中國企業家》記者。著有《105億傳奇——黃光裕和他的國美帝國》。
《105億傳奇——黃光裕和他的國美帝國》2005年4月由中信出版社在內地出版。在隨後的3個月內,又相繼推出了台灣地區的繁體字版和港澳地區的繁體字版。據中信版權部門的人說,台灣、香港書商對此書寫作的“國際化”風格甚為推崇,以前當台灣引進大陸版權書籍時,往往要對書稿進行大量文字方麵的修改。但本書的修改幅度非常之小,因為他們看到,本書的故事講述方式,台灣人也看得懂。
可以說這本在很倉促的情況下操作而成的書,能夠得到這樣一個肯定,是令我欣慰的一點。
本書剛剛從印刷廠的流水線上下來、還未進入市場之際,就有一家中央級大報推出了一篇整版報道,是關於企業傳記的。該報道的記者,了解到本書的一點簡單信息後,大筆一揮,將此書歸入“企業禦製書”行列,進行道義上的批判。這番歸類和批判在網絡上激起了很大的反應。
殊不知,這位大意的記者不該將本書劃入此類。因為與同時期出現的一些其他企業傳記不同的是,本書作者是受出版商的委托,進行獨立采訪寫作本書,而不是受企業的委托進行企業史的寫作。
在機緣巧合下,我成為了2004年度胡潤版“中國百富榜”居首富位置的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的傳記寫作者。當黃光裕當年10月獲得首富稱號並被媒體廣為炒作時,我作為一個對黃光裕有著最長時間接觸、也最知根知底的財經記者,自然也考慮過寫一本黃氏傳記的可能。但最後真正使我下決心的,是在我11月下旬又一次采訪完黃光裕並為我當時所在的《環球企業家》雜誌寫作一篇稿件的過程當中。這篇稿件的編輯申音(也是此書的特邀編輯)在午夜時分收到我的稿件時已戰鬥了一天,人困馬乏,但我稿件中對黃光裕的描寫還是令申音振作起了精神。在隨後的MSN討論中,他興奮地建議我寫一本黃光裕的傳記。並且他負責為我的書稿找到出版商。
此前已有2人建議過我寫作黃光裕傳記。但我比較懷疑黃的故事是否真的會讓大眾產生興趣,一直未能下定決心。申音承諾我采訪寫作之外的事一概不用擔心,讓我產生了信心和興趣。第二天早上,才睡了三四個小時的我起床後便在紙上寫下了這本傳記的寫作大綱。一共大概分成了13章。每一章的故事內容,都落實到了紙上。事實證明,這對於日後快速操作出黃光裕傳記並且保證一定的品質,起到了關鍵作用。後來在寫作時,基本上沿用了最初的寫作框架設計。
此前的3年多時間當中,我與黃光裕及國美其他人員進行過多次采訪接觸,是最早對黃光裕進入深入采訪的記者,僅我與黃光裕的采訪對話錄音,到準備寫書就已有近4萬字。其中大量鮮活的材料,是其他記者們不可能再從黃光裕口中問出的。畢竟隨著他出名,他不可能再像早期一樣對媒體開放自己的心聲。而在早期,他是一位極度低調、以不接受采訪著稱的人物。采訪到他的人寥寥無幾。我有緣成為這樣一本書的作者,與我3年多前撬開當時還躲在國美“幕後”、尚不知名的黃光裕的金口有關。
作為一本傳記,應該怎樣反映國美的故事,憑借我對黃光裕和國美的了解,我心裏有一個大概的框架。不過還需要進行大量新的采訪,因為有很多內幕性的故事,以及國美早期發展的具體情節,我在以前的采訪中涉及得並不多。
寫作提綱為我提供了一個按圖索驥的地圖。哪裏是故事的薄弱環節,我便努力找到了解相關內幕的人,並說服他接受我的采訪。就這樣,一個完整的黃光裕和國美的故事,在我的采訪錄音和筆記整理資料中,逐步得到豐富和完善。有幾個關鍵人采訪為本書貢獻了大量新內容:國美創業元老、有“小李飛刀”之稱的李俊濤,黃光裕的母親,黃光裕的大妹妹黃秀虹,國美的高層管理人員華天、何陽青,已經離開國美的早年創業期重要人物何炬、劉秀芬、陳曉萌等等。這些已離開的人士為我提供了更為客觀、全麵的回憶。
當然,在專門針對這本書提供新內容方麵,黃光裕本人是後來才加入進來的。因為當出版商與我簽訂寫書合同之際,黃光裕以他一慣的低調方式,婉拒了我寫書的請求。因此這是一本未經黃光裕授權便開始操作的傳記。到書稿的“外圍采訪”收尾之時,為了保證此書在資料上的權威性,我再一次請求黃光裕配合接受采訪。看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黃光裕便同意了這本書的操作。他在看書稿的過程中,回憶了一些事情,使本書更進一步掌握了黃早年的創業史。
如何寫作一本企業家的傳記?在商業傳記類書籍方興未艾的中國圖書市場上,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方式。有的人會受到以前的“報告文學”的影響,將傳記當作半紀實半創作的文學作品來經營,並努力拔高傳主的形象。而更多的人,會受到當下正熱的管理學的影響,在他們看來,既然是寫到企業,就應該提煉出一定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觀點,盡量從戰略、文化、管理的專業角度,高屋建瓴地去解構一個企業,還原一個企業,寫傳記不僅僅是真實再現一個企業的發展,也成為作者本人“立言”的一種方式。比如“XX局”、“解讀XX”、“XX模式”,大多含有作者在通俗的傳記之上,再賦予某種專業色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