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我寧願采用最簡單的方式。這個方式就是講故事。不需要去構築那麼多富有專業色彩的形而上的東西,不需要讓傳記貌似有理論研究高度。傳記,根據我的理解,就是對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進行富有意義和情趣的描述。傳記首先是要大量占有跟寫作對象相關的各種資料,盡量使材料能夠反映傳主在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對於一個商人而言,他的創業是怎麼開始的,他抓住了一個什麼樣的好理念,在怎樣的一種環境下,做出了怎樣的努力,遇到了哪些挑戰,如何克服發展中的障礙,如何凝聚起各種力量將事業做大,在傳主生意發展的過程當中,產生了哪些新思路,以怎樣的方式壯大自己的團隊,在光明麵的背後,有哪些消極的、陰暗的東西。當然,作為人物傳記,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傳主的個人成長背景,個性特點是怎樣的?並且傳主的個性如何主導和影響著一個企業的發展。傳記就是找到大量一手資料來還原這些東西,並用容易理解的語言將之描述出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我對人物傳記懷有深切的閱讀興趣,閱讀過的西方商業巨子傳記不下20本。這些傳記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圍繞著傳主的個性,生活和生意發展,作者通過經常是數以百計人次的采訪調查,來講述一個連貫的豐富的、包含著大量細節的故事,盡可能客觀、立體、豐富、深入地還原傳主的一生,或者他經營其事業的每個階段。
這些傳記的作者,以媒體的記者或作家居多。他們往往因為職業關係對傳主有著大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再憑借自己的大量有針對性的采訪,在此基礎上,寫作出深入翔實的傳記作品。
我認為,在中國現階段,還缺乏這樣一個寫作傳記的職業階層,這樣的傳記寫作標準更沒有得到充分的推廣。
《105億傳奇》作為我的第一本書,令我感到高興的是,我可以將我從西方商業傳記中所獲得的理念和經驗,盡可能地發揮運用到我的采訪寫作中來。建立在盡可能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的講故事,是本書最大的特點。可以說,這本傳記,是一本沒有設置任何閱讀障礙的大眾讀物。長期的財經記者生涯中對西方優秀傳記及商業報道的學習揣摩,使我在對國際化講故事方法的運用方麵,還是感到較為得心應手。
這樣一本傳記針對的讀者首先是那些關注創富精神的人,其次是對家電零售領域和國美電器公司進行關注的人。與那些一心尋求專業型讀者的傳記不同的是,這本傳記希望能在一個較廣闊的群體裏尋找讀者。畢竟,像黃光裕這樣近20年前一無所有、通過白手打拚,成為身擁百億資產的巨富,也是大眾的創富榜樣、財富英雄。
當然,在西方傳記操作的理念之中,獨立調查、立體寫作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傳記的靈魂所在。傳記作者可以表達對傳主的好感和欣賞,但一定會比較立體地描述他的個性與得失。傳主的一些不體麵的故事,也往往在傳記當中得到充分展示。這種獨立和立體大概也是市場驅動的結果,沒有人願意看一本隻寫正麵故事而不全麵反映傳主一生的書。
《105億傳奇》的操作同樣采取了獨立調查、立體寫作的理念。書中所展示的並不全是對黃光裕作為創富者的陽光積極一麵。黃本來是一個性格比較複雜的人,他在國美近幾年發展過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極端管理手段也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眾叛親離”,以及黃創業早期涉嫌販賣走私電器的“原罪”,在書中都有相當的描述。隻不過,商人在中國是一個強勢階層,在本書出版過程中,黃光裕對書中一些不能令自己滿意的情節作了強行刪改。這算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因為如果不妥協,這本書便在強勢力量的壓迫下,無法見到天日。所幸的是,這樣的刪改並沒有傷及全書的整體麵貌,隻是在一些局麵,使本書失去了幾分銳氣。
這本書,由於出版社的催促,從立意到完成寫作,隻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並且這2個月內,我還要承擔一個雜誌記者的重任。在白天完成雜誌社的份內工作後,晚上又飛快地圍繞著這本書運轉起來。時間的倉促、采訪的不足(無法與西方記者寫作一本傳記需要花費2年時間、采訪二三百人的“常規”相比),給本書留下了些許先天不足,不過,就其已經實現的成績來看,我本人還算比較滿意。我認為這本書的品質,還是足以成為人們深入了解黃光裕和國美發展史的一份權威資料。當然,沒有3年多以來對黃光裕的接觸和關注作為基礎,我也根本無法完成這樣一本書。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是一本基本能夠體現我的傳記寫作理念的書。我認為這種並不複雜的理念,在以後的中國傳記出版市場,肯定會產生巨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