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一重工的業務部門設置卻有一些明顯的差別。除了混凝土泵和泵車之外,三一還有壓路機、挖掘機、推土機等分屬於工程機械產業其它品類的產品。雖然它們在技術、生產設備、渠道、品牌等方麵可以有多少不同的共享,但是區別也是相當明顯的。比如在三一內部開發混凝土泵和壓路機的也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工程師隊伍。而且,在上市之前,三一重工就曾把原屬於它旗下的挖掘機、旋挖鑽機等業務分離出來,變成為另外一個公司——三一重機的一部分。事實上,三一重工在選擇上馬何種工程機械產品的時候更加看重的是該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毛利率,而不一定是與自身現有資源的關聯性。比如壓路機,三一一開始就隻生產市場價格最高的全液壓大噸位振動式壓路機。並且和混凝土泵一樣,很快成為同類、同規格產品當中的市場領先者。
不過,兩家公司在與產品線相對應的組織機構設置上有某種相似之處。1995年,普茨邁斯特老板兼首席執行官Karl Schlecht決定將各個業務單元(混凝土輸送、清洗設備、灰漿機、工業用泵等)拆分成各自獨立的事業部。盡管這種拆分有可能帶來內部不必要的相互競爭及資源上的重複和損耗,但他更擔心如果繼續集中管理的話,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可能滋生官僚作風,拖長決策時間,疏遠與客戶的關係。無獨有偶,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於2003年也以比較專斷的方式做了同樣的決定。
價值觀
普茨邁斯特和三一重工在戰略方向上的差別和聯係不難從它們各自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中找到線索。
普茨邁斯特的公司宗旨是“服務、改進、創造價值”。在它的官方網站上,無論是關於企業概況的描述還是關於企業曆史的介紹,其中主要強調的內容都是他們在混凝土機械領域貢獻的創新和精益求精的品質。在企業成長的目標方麵,普茨邁斯特似乎更注重它在自己所主導的這個細分市場的地位,而不是企業的絕對規模。比如公司創始人Schlecht的2004年度致詞當中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的普茨邁斯特全球大家庭2004年的成長又一次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72歲的Schlecht在接受中國《建築時報》記者采訪時也明確表達過他對企業成功標準的判斷:“普茨邁斯特的經營規模在世界上不算大,但它是一個財政十分健康的公司,在行業內是一個產品質量和技術領先的公司。”
從企業口號來看,三一重工同樣是一個非常追求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企業。比如,三一的廣告語便是“品質改變世界”。而且在三一重工的網站上關於產品質量還有一句非常擲地有聲的話:“質量是價值和尊嚴的起點,是唯一不可妥協的事。”事實上,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機械產品能夠脫穎而出也確實有賴於它們相比國內競爭對手更加優越的品質和技術。
不過,從三一更多、更深層次的企業文化現象來看,真正令這個企業感到驕傲的似乎並非具體某個產品領域的技術先進性、質量可靠性或者客戶價值,而是它對民族工業所作的貢獻,是它的企業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所帶來的社會關注。比如,三一官方網站上關於企業介紹的部分我們看到的幾乎全部是關於企業資產、銷售收入、人員數量與結構的數字。三一有一句與眾不同的標語叫做“疾慢如仇”,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成長渴望。公司的靈魂人物梁穩根曾經表示2004年三一集團的總收入就要達到100億。他並且豪情萬丈地宣稱:“未來10年是中國產生1000億元規模企業的10年,是產生世界一流企業和企業家的10年。中國企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潛力、環境和條件,前所未有!”[ 轉自《IT經理世界》2004年5月第9期《強大的邏輯》。]從這些話語我們不難看出,三一更關心的是躋身“世界一流企業”的時間表問題。至於碰巧選中了哪個產品和行業,這是次要的。用所謂“中國式管理”的術語來說,前者是“道”,後者不過是“術”。
其實,擁有如此宏大理想的企業注定是不會繼續專注於像混凝土機械這樣的利基市場的。因為這個市場目前全球的容量也不過20億美元左右,而且增長並不是那麼迅速。
新的趨勢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混凝土機械市場上,全球隱形冠軍普茨邁斯特和中國冠軍三一重工都還在繼續他們的競爭演義。
一方麵,種種跡象表明普茨邁斯特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正在與日俱增。2005年Schlecht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我特別看好中國市場。我堅信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中國的建築機械市場將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勢頭。” “大象公司”在上海投資了亞太地區最先進的混凝土泵車裝配設備,生產基地的擴建完成之後,產能比原來增加了2倍。上海將成為PM公司在整個亞太地區和東南亞的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中心。2005年秋天,普茨邁斯特還在北京成立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個分公司,這是PM開始著意加強它在中國市場相對薄弱的營銷和售後服務的一個標誌。
另一方麵,三一重工對海外市場的興趣也在前所未有的增長。到2005年底,三一已相繼在印度、摩洛哥、沙特、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地建立營銷服務網絡,出口業務已拓展到東歐、非洲、東南亞、南亞、中東、俄羅斯、韓國、南美等地。以泵送機械為主,包括平地機、壓路機等路麵機械在內的三一所有產品現均已實現出口。在世界最高建築——高度超過700米的迪拜塔這樣的項目中,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已經在和普茨邁斯特的產品同場競技。而且三一重工的高層管理者還在不同的場合透露出對普茨邁斯特勢力最強大的地區——歐洲和美洲市場虎視眈眈。事實上,隨著中國本土工程機械市場增速放緩已成大勢所趨,三一重工在需求更大、銷售信用更好的海外市場能否有所突破已經成為它能否在整個集團繼續承擔“現金牛”角色的重要因素。
小結
雖然普茨邁斯特和三一重工都曾經以混凝土泵送機械作為成長的基石,而且都在各自的市場成為領先者,但是兩個企業的氣質有著明顯的差別。成立於1958年PM顯得老成持重,雖然它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有保守之嫌,但是這個企業的專注沉著讓人感覺到踏實。而迅速崛起的三一則顯得激進、張揚,盡管它在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都取得了令人尊敬的業績,但是它高調的擴張行為讓人覺得忐忑。考慮到它過去相當不成功的多元化嚐試以及目前來自資本市場和企業家理想的雙重壓力,人們難免有這樣的擔憂:倘若百億、千億元公司圓夢之日,便是這優秀的企業被它過於沉重的夢想壓垮之時,之前一切的努力是否失卻了它本源的意義呢?
注:本文選自鄧地、萬中興著,藍獅子財經創意中心策劃,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的《專注——解讀中國隱形冠軍企業》一書,第九章《德國製造VS中國製造——中外冠軍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