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和周恩來馬上開始長談。雖說張學良擔心周恩來旅途疲憊,而周恩來雙眼炯炯,連聲說冒雪趕來便是為了當麵深談。張學良在發動西安事變之後,麵對錯綜複雜的形勢,正感到“束手彷徨,問策無人”,而周恩來資深智廣,恰恰是張學良最需要的策劃人。
周、張會談,一開始,周恩來便盛讚了張、楊發動西安事變的壯舉,緊接著,雙方的話題切入關鍵性問題,即如何處置蔣介石。周恩來不發話,先是傾聽張學良的見解。張學良說道:“據我看,爭取蔣抗日,現在最有可能。隻要蔣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應該放蔣,並擁護他做全國抗日的領袖。”
周恩來讚賞張學良之見解,卻出乎意料地說:“西安事變是震驚中外的大事,但多少帶有‘軍事陰謀’性質。”
張學良一聽,頗為不悅:“我為公不為私,怎麼是陰謀?”
周恩來微笑著作了解釋:“扣蔣出其不意,乘其不備,不同於十月革命時擒沙皇尼古拉,也不同於滑鐵盧戰役擒拿破侖。蔣介石的軍事實力原封不動,西安方麵與南京政府已經處於對立地位,因此,對蔣介石的處置要十分慎重。”
周恩來接著進行分析:“如張將軍所言,如能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中國就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倘若宣布他的罪狀,交付人民審判,最後把他殺掉,不僅不能停止內戰,而且給日軍滅亡中國提供了便利條件。”
周恩來的後一段話,是因為他聽劉鼎說及,張學良16日在西安群眾大會上曾宣稱,如果蔣介石拒不談抗日問題,他將公布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時給他的不抵抗電文,把蔣交給人民審判!
這樣,周恩來和張學良經過商談,定下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決心。二十多年後,張學良曾憶及這次會談:“周至此時,儼然為西安之謀主矣!”
會談結束後,周恩來便下榻於金家巷張公館。張住西邊那幢樓,周恩來及其隨行人員住東邊一幢樓。
當天深夜,周恩來便致電“毛並中央”,報告:“我率羅、杜(引者注:指羅瑞卿、杜理卿)等九人今乘機抵西安,即與張麵談,並住張公館。”
周恩來談及處置蔣介石的意見:“在策略上答應保蔣安全是可以的,但聲明如南京兵挑起內戰,則蔣安全無望。”
電報中,周恩來報告了他與張學良商定的五項條件,因為宋子文即將來西安談判,將以這五項為談判條件:
一、停止內戰,中央軍全部開出潼關。
二、下令全國援綏抗戰。
三、宋子文負責成立南京過渡政府,肅清一切親日派。
四、成立抗日聯軍。
五、釋放政治犯,實現民主,武裝群眾,開救國會議,先在西安開籌備會。
毛澤東在保安窯洞中,焦急地等待著西安的消息。他一連數次詢問周恩來的電報來了沒有。接到周恩來這封電報,毛澤東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