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再度成為“遊擊專家”(2 / 2)

平型關的正麵,由閻錫山的晉綏軍防守,而側翼則是八路軍一一五師。毛澤東在9月17日給朱德的電報中,便作出判斷:日軍“向靈丘、平型關進攻,係向晉綏軍右翼迂回”。

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乃毛澤東手下虎將林彪。林彪籌劃著在平型關打一大仗。

毛澤東在9月21日致彭德懷的電報中,這樣寫及:“林彪同誌來電完全同意我17日的判斷和部署,他隻想以陳光旅集中相機給敵人以打擊,暫時不分散。這種一個旅的暫時集中,當然是可以的……”

得到毛澤東的同意,林彪於24日調集三個團的兵力,冒雨埋伏在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的山地。林彪知道那是日軍進攻平型關的必經之地,故利用有利地形布好了“口袋”——這類戰術,毛澤東當年在江西對付蔣介石軍隊時,多次嫻熟地使用過。日軍沒有領教過毛澤東“口袋”的滋味,這一回算是嚐到了。

23日,林彪在上寨召開了全師幹部會議。林彪在會上作了戰鬥動員:“在華北前線,自平津保及南口等地失守後,恐日情緒正在迅速蔓延。為了振奮全體軍民的抗戰信心,必須發揮我軍的特長,以有力的戰術手段,出奇製勝,打出軍威!”

在25日淩晨,日軍板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在向平型關進軍時,進入了“口袋”。

筆者查到參加戰鬥的八路軍團長楊得誌、副團長陳正湘當時所寫的《平型關戰鬥詳報》,這一原始文獻,十分真實地描述了平型關戰鬥的經過:“我軍參加作戰部隊……均歸林師長指揮。”“平型關戰鬥的前一天,旅團首長親到關溝以西北高地直接詳細偵察,已確知敵約一個旅團的兵力(兩千餘人)沿東跑池老爺廟馬路一帶溝內向平型關之鞋襪口推進,先頭部隊已於24日前進東西跑池地區(但未進到鞋襪口)。”戰鬥的這一天是9月25日,在拂曉前曾下很大的雨,以後才逐漸晴朗。在接敵中動作迅速、隱蔽秘密很好,未受遠火器的殺傷。在進攻中的猛打猛衝的動作是繼續了過去的傳統精神……

楊得誌等的報告,還寫及:“該敵驕傲自大,根本沒有土工作業,對警戒更為疏忽。”

正因為這樣,日軍進入“口袋”,突遭伏擊,傷亡是慘重的。但日軍“能各自為戰,最後一個人也能進行戰鬥”,而且“由於語言不通”,“死不投降”。經過一天激戰,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量武器,是八路軍第一次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