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是終身領袖:
毛澤東是“終身主席”,自1943年3月20日成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以來,以後在曆屆中央委員會上都連續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直至逝世;
蔣介石是“終身總裁”,自1938年4月1日當選為國民黨總裁以來,一直擔任此職,直至他離開人世。
光陰荏苒,歲月飛逝,國共雙方的旗手都垂垂老矣。毛澤東和蔣介石不約而同,都在考慮一個問題:由誰接班?由誰繼承?
毛澤東稱之“接班人”;
蔣介石是按照國際慣例,稱之“繼承人”。
毛澤東比蔣介石更為注意用字譴句,他曾細細推敲過“繼承人”一詞。
他問過那位曾在胡宗南身邊潛伏多年、為中共立下大功的熊向暉,“繼承人”的英文怎麼寫?
熊向暉答:“Successor。”
毛澤東跟他的英文秘書林克學過一點英文,當即說:“success我知道,是‘成功’的意思,加上or,怎麼就變成了‘繼承人’?”
熊向暉解釋說,在西方,“成功”意味著有財產,而財產則存在繼承問題,需要指定繼承人。
毛澤東笑道:“我一無土地,二無房產,銀行裏也沒有存款,繼承我什麼呀?‘紅領巾’們唱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看,還是叫‘接班人’好,這是無產階級的說法。”
從此,毛澤東采用“接班人”一詞,不用“繼承人”。
毛澤東和蔣介石采取的是同一方法:由自己在生前選定接班人、繼承人。
雖說蔣介石比毛澤東年長六歲,但首先考慮接班人問題的是毛澤東。
促使毛澤東早早考慮接班人問題,是由於斯大林之死。毛澤東這樣說過:
共產黨沒有王位繼承法,但也並非不如中國古代皇帝那樣聰明。斯大林是立了繼承人的,就是馬林科夫。不過呢,他立得太晚了。斯大林生前沒有公開宣布他的繼承人是馬林科夫,也沒有寫遺囑。馬林科夫是個秀才,水平不高。1953年斯大林嗚呼哀哉,秀才頂不住,於是乎隻好來個三駕馬車。其實,不是三駕馬車,是三馬駕車。三四匹馬駕一輛車,又沒有人拉韁繩,不亂才怪。赫魯曉夫利用機會,陰謀篡權,此人的問題不在於用皮鞋敲桌子,他是兩麵派:斯大林活著的時候,他歌功頌德;死了,不能講話了,他作秘密報告,把斯大林說得一塌糊塗,幫助帝國主義掀起十二級台風,全世界共產黨搖搖欲墜。這股風也在中國吹,我們有防風林,頂住了。
毛澤東還曾說,他不見得會等到“壽終正寢”,那屬於正常死亡。因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他也很可能非正常死亡。毛澤東曾列舉了他的五種死法:“被敵人開槍打死,坐飛機摔死,坐火車翻車翻死,遊泳時淹死,生病被細菌殺死。”
正因為存在著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所以他不能不很早就考慮接班人問題。
毛澤東首次公開談論接班人之事,是在他六十八歲的時候。那是1961年9月23日,毛澤東在武漢會晤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在答複他的問題時,說及接班人。翌年,蒙哥馬利在由倫敦考林斯書店出版的《三大洲》一書中,這麼記述毛澤東跟他所談的接班人(蒙哥馬利仍稱之為“繼承人”,因為在英文中沒有“接班人”一詞):
涉及的問題之一是年齡。我說,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十二年中,他排除了混亂,取得了偉大成就;但是要做的事情仍然很多,他必須健康地活下去,保持精力,以便使這個國家堅定地沿著他所安排的道路前進。他的答複是有趣的。他說,有一個古老的中國傳說,把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作為人的一生中的困難年代,誰要是連續闖過這兩關,就能活到一百歲。他本人不想活到七十三歲以上,那就是還有四年。此後他希望去陪伴卡爾·馬克思,這是他的英雄——幾乎是他的上帝。我強烈地抗議說,中國人民需要他,他必須至少活到八十四歲這一關。他說,不,他有很多事要同馬克思討論,而在這裏,再有四年就足夠了!我說,如果我知道馬克思在什麼地方,我要就這一問題同他談幾句。這把他逗得大笑!我接著就問到他的繼承人,我舉出幾個例子——印度的尼赫魯,葡萄牙的薩拉查,聯邦德國的阿登納,英國的麥克米倫,法國的戴高樂,誰將繼承他呢?他說,在中國,繼承是清楚的,並且已經確定了——那將是劉少奇。我問,劉以後又是誰呢?他說他不知道,也不過問;他本人將同卡爾·馬克思在一起,他們在中國能夠為自己解決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