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蔣介石都著手安排身後事(2 / 3)

毛澤東明明白白告訴蒙哥馬利,劉少奇是他的接班人。

其實,早在1945年4月至6月的中共“七大”時,毛澤東已安排劉少奇為他的副手。也正因為這樣,1945年8月,毛澤東在赴重慶談判之前,花了一整天時間向劉少奇交代諸事——去重慶談判,有可能去了回不來,毛澤東不能不作最壞的打算……

這一回,毛澤東以極為肯定的語氣,向蒙哥馬利這麼說及劉少奇是他指定的接班人:

“八大”通過的新黨章,裏頭有一條:必要時中央委員會設名譽主席一人。為什麼要有這一條呀?必要時誰當名譽主席呀?就是鄙人。鄙人當名譽主席,誰當主席呀?美國總統出缺,副總統當總統。我們的副主席有六個,排頭的是誰呀?劉少奇,我們不叫第一副主席,他實際上就是第一副主席,主持一線工作。劉少奇不是馬林科夫。前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換姓了,不再姓毛名澤東,換成姓劉名少奇,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來的。以前,兩個主席都姓毛,現在,一個姓毛,一個姓劉。過一段時間,兩個主席都姓劉。要是馬克思不請我,我就當那個名譽主席。誰是我的繼承人?何需戰略觀察!這裏頭沒有鐵幕,沒有竹幕,隻隔一層紙,不是馬糞紙,不是玻璃紙,是鄉下糊窗子的那種薄簿的紙,一捅就破。

如此言之鑿鑿,劉少奇的接班人地位似乎鐵定了。

然而風雲變幻莫測,才五年功夫,1966年5月16日由毛澤東主持製定的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提出“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他們現正睡在我們的身旁”。

蔣介石呢?他雖然沒有明確地談論繼承人之事,實際上,1949年初,蔣介石在考慮退路時,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蔣經國為國民黨台灣黨部書記,便是安排了繼承人。

相對而言,蔣介石安排的繼承人比毛澤東的接班人穩定。蔣介石在1950年3月複職“總統”之後,便由陳誠接替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院長”,在台灣形成“蔣陳體製”。1957年在國民黨“八全”大會上,經蔣介石提議,陳誠出任國民黨副總裁。1960年,陳誠又出任“副總統”。這樣,陳誠的繼承人地位確定無疑。在國民黨內,人們戲稱陳誠“小委員長”。

陳誡自1924年在黃埔軍校追隨蔣介石,對蔣介石一直忠心耿耿。經蔣介石一手提拔,他從炮兵隊的區隊長直至升為國民黨副總裁,兩度出任“行政院院長”,三度當選“國民政府副總統”,晚年甚至兼“副總裁”、“副總統”和“行政院院長”於一身,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無奈,陳誠雖然小蔣介石十歲,卻先蔣介石而去,在1965年3月5日死於肝癌。

其實,蔣介石真正內定的接班人,是長子蔣經國。蔣介石所奉行的是中國封建世襲製,即所謂“家天下,父傳子”。人謂:“孫中山奉行的是‘天下為公’,蔣介石奉行的是‘天下為私’。”

就這一點來說,毛澤東比蔣介石開明。毛澤東把長子毛岸英送往朝鮮戰場,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時,毛岸英死於美軍扔下的炸彈。至今,毛岸英仍安葬在北朝鮮平安道檜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