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鬆眼中的毛澤東和蔣介石(1 / 2)

尼克鬆在擔任美國副總統時,曾於1953年11月訪問過台灣,和蔣介石作過交談。這一回,他又會晤了毛澤東。這樣,尼克鬆對毛澤東和蔣介石有著一種比較之感。後來,他在他的回憶錄《領袖們》一書中對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作了頗有見地的比較。

尼克鬆寫道:

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個人的曆史: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周恩來,還有一個是蔣介石。打敗了蔣家軍隊,毛澤東鞏固了在大陸的統治。中國共產黨人把毛蔣之間的鬥爭,看成是上帝與魔鬼之爭……周恩來則往往不露鋒芒,孜孜不倦地工作,是保持國家機器不斷運轉的赤膽忠心的官員。蔣介石在台灣實行個人專製,他維護自己的威嚴,努力使經濟起飛,鼓勵在台人員保持有朝一日返回大陸的希望。

三人中,我認識蔣的時間最長。我把他和蔣夫人看做朋友,不同於另外兩人,我們有私交,那是共同信念和原則的產物。但是毛和周是在中國大陸取得了戰爭勝利的人,而在兩人中,周是得天獨厚的人,對權力的實際情況洞若觀火。現在他們三人都成為古人了,但是周留下的影響,在當代中國將與日俱增。

尼克鬆比較了毛澤東和蔣介石的手勢,發覺兩人都喜歡“用手一揮”。尼克鬆於是把毛澤東和蔣介石作了如此比較:

1972年毛向我提起一件事。他講時用手一揮,指的也許僅僅是我們的會晤,也可能指的是整個中國。他說:“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介石委員長是不會讚成的。”隔一會兒,又補充了一句,“我們同他來往的曆史,比起你們同他來往的曆史,要長得多。”1953年我同蔣第一次見麵時,他談到中國也用手一揮,清楚地表示,他的話既指孤懸海外的台灣堡壘,也指中國大陸。

我覺察到他們兩人在提到自己的國家時,都有點秦始皇帝的口吻。兩人的姿態和講話似乎給人一種感覺,他們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兩個這樣的領袖在曆史中相逢,隻會衝突,不會妥協。一個成為征服者,另一個成為被征服者。

在和毛澤東見麵時,尼克鬆跟他當麵談起了蔣介石。

尼克鬆說:“蔣介石稱主席為匪,不知道主席叫他什麼?”

毛澤東一聽,哈哈大笑起來。周恩來趁這機會,替毛澤東作了答複:“一般地說,我們叫他‘蔣幫’。有時在報上我們叫他匪,他反過來也叫我們匪。總之,我們互相對罵。”

尼克鬆這樣寫及他對毛澤東的印象:

毛舉止隨便,說話愛簡略,給我的印象是有成打的問題同時在他腦裏轉動。他講他的意見,心平氣和,語調平淡,在一個規模較小的會場會引人注意,但不是雄辯之才。

即使在說明重大觀點時,他也喜歡語驚四座。“你們上次選舉時,我投了你一票。”他笑著說。我說他準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喜歡右派分子。”他回了我一句,似甚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