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係列(第5輯) 26(3 / 3)

以木養竹的無奈

實際上,以竹地板起家,一直處於竹地板行業領頭地位的大莊,除了上麵講到的個性化的鄉村地板是木的外,大莊一直有很大的一部分市場是木地板,特別是開始生產竹地板不久,大莊的領導人,林海和徐旭鋒他們發現,即使他們占有竹地板絕對的市場份額,如果不去生產市場空間比竹地板大的多的木地板的話,他們的企業也很難發展壯大,同時,在早期竹地板市場前景還很模糊的情況下,如果單單的做竹地板,承受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竹地板畢竟利潤有限,即使從他們的職業生涯和自身的喜好上多麼喜歡竹地板,也必須生產木地板,來賺取利潤,以此來保證他們對竹地板的開發,這種戰略被他們形象的稱為“以木養竹”,這一戰略的個中無奈,也許隻有他們自己才有更深的體會。

徐旭鋒回憶,幾乎就在他們生產出竹地板的同時,1993年,剛好趕上國內進行房改,人們開始比較注重裝飾自己的房子,當時木地板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他們的木地板一進入市場就很快占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木地板的銷量在國內一直保持很高的上升趨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7年,當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入到木地板的生產領域,競爭越來越殘酷,利潤額也相應的越來越低,於是他們開始轉型,決定專心的去做竹地板。徐旭鋒說,也正是這一時期做木地板給大莊帶來的利潤,使得大莊一直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投入到竹地板的研發生產當中,而早期和大莊差不多同時期開始做竹地板的其他一些企業,由於沒有及時的做出調整,在當時狹窄的竹地板利基市場中未能堅持下去,從竹地板行業消失了。2005年,大莊還獲得了“中國木地板行業影響力竹木地板十大品牌”的稱號。

在大莊短短十幾年的發展曆程中,通過不懈的努力,竹地板的生產規模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直到做到行業第一,但在這一過程中,在不同時期卻一直可以看到大莊經營木地板的身影,就在最近,由於接到一個在徐旭鋒看來,足以讓他們無法抵製其誘惑的大額訂單,大莊毅然擴建了廠房,調動了人員配置來完成這個訂單。對於此,盡管徐旭鋒說他們仍然以專注於竹地板的開發與生產,不會放棄“立業之本”的竹地板,但從他們飄搖不定的經營業務上來看,雖然在他們所走的竹地板這條道路上,這樣的靈活性很有可能讓他們走的更長遠,但對於一個自己都很清楚缺乏自身品牌的企業來說,如果不能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行業,這種機會主義性的靈活性最終會不會將他們帶到另一條路上去?很難說。

轉身國內市場

很難想象,且不說在竹地板這一行業內,相對於大多的中小企業而言,大莊也算是優秀的,但是,這個擁有包括自己的林業基地,半成品基地,好幾個分公司,近1000名員工的企業,一直到今天,仍以OEM生產為主,沒有自身穩定的品牌,從一開始到現在,仍然是以接受訂單再根據客戶的訂單要求去生產為主,這對於一個企業長遠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對於這一點,能夠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企業在同行業的地位,以及能夠冷靜的分析自身企業潛在的危機的徐旭鋒,對大莊未能有自己穩定的品牌而感到憂慮,他擔心如此下去,大莊在行業內的知名度會不斷的受到來自同行的擠壓,因此,最近幾年內,他希望大莊在行業內的榮譽度能夠增強,擁有更多的忠實客戶。這一點已經成了他們最近設定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來自同行的競爭已經讓大莊在國外的市場份額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甚至已經開始以降價的形式在和對手競爭,這一點顯然是行業價格決定者的大莊所不願意的,除了繼續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在海外建立分公司,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仍以外銷為發展方向外,看到國內市場前景的大莊,在最近兩年也開始了開拓國內市場的嚐試,就在去年,大莊競標拿下了“北京萬國城”兩個樓盤的竹地板項目,這雖然與大莊全年90%以上的銷售收入為外銷相比,還隻是很小的一塊市場,但與其在海外和同行做血腥的價格廝殺,不如嚐試在國內市場做一個反身,因此徐旭鋒說,在一定時機成熟的時候不排除大莊投入更多精力做國內市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