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係列(第8輯)-《公司錦標賽》13(3 / 3)

還有百麗。它從製造業脫胎換骨,十餘年時間建立了近4000家零售店,通過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營銷、推廣、分銷和零售的一體化業務模式,它可以最大程度控製供應鏈,毛利率高達63%。2007年5月在資本市場龍門一躍,市值超過國美。

“這對整個寧波是一場頭腦風暴。原來認為好像實業到頭了,但紅海裏麵有藍海,發現其實空間還很大。”黃江偉說。最近寧波服裝協會開論壇,“寧波幫”開始反思,從生產到店麵,重複建設很嚴重,有的企業提議大家淡旺季不太一樣,款式和定位又不盡相同,是否可以互補?像雅戈爾的旗艦店單上雅戈爾的品牌,消費者選擇麵比較窄,能否走品牌聯合的路?寧波從曆史的角度都是以男裝為主,女裝以前很少做或者基本不做。能否覆蓋的人群更廣泛一點?自建品牌是一個方麵,能否直接並購和整合其他的國外品牌?

上一輪服裝業變局,雅戈爾逆勢而上,打通從棉花到店麵的產業鏈,為服裝業發展找到了支撐點,贏了競賽。

收購Xin Ma和SMART,是雅戈爾麵對這一輪實業競爭的破題。李如成對海外並購一直心存疑慮,終於邁出這一步。除買得便宜外,另一方麵原因不為人知,他更看好的是Xin Ma總裁徐靜波為首的團隊。

徐靜波,年近花甲,身材修長,風度優雅,上個世紀70年代即進入服裝行業,是香港服裝業的傳奇人物,1995年時心灰意懶準備退休,之後在Kellwood盛邀下二次出山,他身邊的團隊沒有一個人與他合作時間在10年以下。2004年徐再次萌生退意,這成為Kellwood尋找買家的重要原因,而李如成收購的條件之一是徐靜波短期內不要歸隱。據參與交易者向記者透露,李如成曾對徐說:“你不做,再便宜我也不要。”權衡再三,徐留了下來。

“內地服裝企業情況從1979年我一直看到現在,有錢的企業家他們苦的時候我也看見過。李如成和很多人不一樣,他從頭至尾,真的是實實在在地做。”徐靜波說。

李如成曾告訴徐靜波自己現在有三塊事業,服裝有2萬多員工,賺錢賺的最少。還有500多名員工做投資、買樓置業,比服裝賺錢輕鬆。而賺錢最多的投資隻有二三十個人在忙,“隻看錢的話,我何必要跟你搞這個事情呢?”說這話時,李把聲音提得很高。

“第一平台基礎產業要把它做強;第二平台房地產要把它做大;第三股權投資,我們會比較慎重的把它形成一個產業來做。”李如成平靜地說,“不是主業不好做了,是我們經營者的思路跟不上社會發展,人家看我們中國到處是機會,都是寶藏。目前存在產業趨同,人才瓶頸等製約,以後會有更大空間。”

這和他在資本市場最瘋狂時期的表態已有所不同。

未來有幾個雅戈爾?

由於投資始自“無心插柳”,一直放在集團公司內部進行,現在雅戈爾紡織服裝業、地產、投資這三項業務都裝在一個盤子裏。

“紡織、服裝產業社會效益第一,正從生產型企業向品牌型企業發展。房地產在中國應該還有成長空間。投資是新興的產業,能夠做投資就是最高層次,這要請人家來做,自己就是管資本。”李如成在2008年1月如此評價雅戈爾的三項業務,他也並不認為國內已出現了“實業+基金”的典範。“投資要上級別很難啊,中國現在沒有一家實業企業敢說自己基金做的很好,都在探索階段。”

盡管年報未出,已有分析師預測2007年雅戈爾將有超過50%的利潤來自投資收益,房地產對貢獻利潤比例也很高。那麼,這幾塊業務,哪一個是真正的雅戈爾?未來將有幾個雅戈爾?沒有清晰答案。

在以前,幾個產業放在一個上市公司裏這種架構是一種便利。誤打誤撞涉足股權投資,恰恰得益於雅戈爾強大的服裝主業,它是寧波的工業名片,而李如成頗善處理政企關係,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投入巨資,建設了體育館、動物園,連偶爾從身邊呼嘯而過的救護車上也印著雅戈爾的字樣。“雅戈爾服裝產業鏈很長,實業的盤子大意味著對當地經濟影響大,更容易整合政府、銀行和社會各方麵資源。”黃江偉說,服裝主業是另外兩塊業務的底氣。

如果你不為城市做任何貢獻,就不容易得到這座城市的支持。而作為回饋,雅戈爾得到的不僅是幾家有待拯救的國企,可能還有寶貴的土地。“雅戈爾置業在寧波房地產界毫無疑問是老大。”一位匿名的紡織企業高管說,該企業在寧波也有大量地產項目,“它的樓盤景觀做得都很漂亮,一出手就是高端形象。為什麼舍得在這方麵砸錢?因為最初拿地太便宜了,都是以5萬元、10萬元一畝拿的,例如動物園這個項目,以低價給了它比華利山莊那塊地。土地成本低,就可以把錢放到產品裏去,少賺點,把品質做高,就是這樣一種心態。”

但雅戈爾集團總經理、置業公司董事長蔣群否認了這一說法,“我們所有的土地都是清清楚楚的住宅用地,通過招拍掛取得的,說雅戈爾拿地便宜,與政府關係好,都是競爭對手的攻擊。”

另據寧波房地產界盛傳的“江湖版本”,雅戈爾在寧波市郊拿下一個地塊,即現在的都市森林,並沒有立刻開發。李如成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打高爾夫球時,表示可以為王健林進入寧波打“招呼”。後王健林就在東海花園對麵建起了萬達廣場,將一塊“生地”做成 “熟地”,周邊房價從4000元/平方米翻了一倍多。

幾個產業共享一個盤子還能為雅戈爾地產提供過冬的棉襖,“綜合性集團公司對房地產知名度有些影響,但抗風險能力會比其他公司強一點。房地產是受國家政策影響最大的行業,周期性又強。當房地產進入嚴冬的時候,其他行業不一定進入嚴冬。在集團內,資金的互相支持可能比單獨的房地產強。國家若在近兩年內出台房地產企業不能貸款,或貸款利率要上浮的政策,這扇門對服裝就未必關死了。”蔣群說。

但是,上市公司的形象越來越模糊,警鍾已經敲響,2007年9月3日,證監會否決了雅戈爾發行18億可轉債的方案。雅戈爾此次擬募集資金全部投資於公司四個房地產項目。上市以來,雅戈爾在經營、投資、融資、股改等重大事項上一帆風順,這次被否出人意料。“證監會太精明了。你投資收益這麼豐厚,還要這麼多錢幹嗎?即沒有資金壓力,又不是投向主業。”國金證券分析師張斌說。

雅戈爾之所以會求諸股市資金來拓展地產,是因為雅戈爾置業在做異地發展,它不得不逐漸遠離“低價午餐”。2007年7月,雅戈爾置業在杭州以高出起拍價8億元的價格擊敗凱德置業,競得杭政儲出23號地塊,刷新杭州地價紀錄。而之前在蘇州、寧波,雅戈爾都獲得過“地王”的稱號。“守在寧波,過過小日子還可以,但會與全國一流的房地產商拉開距離。”蔣群說,寧波2007年土地供應太少,盡管在杭州承擔了較高的土地價格,也必須走出去。雅戈爾跨區域拿地的策略是“強勢切入、重點經營”,蘇州一進入就是14個億拿下50萬建築麵積,杭州則以30億拿了4塊地。

既然雅戈爾置業為集團貢獻了龐大的利潤,蔣群也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籌碼。但可轉債被否後,如果通過投資套現,在目前架構中很難準確的一個籠子裝一隻鳥。“股權投資每年變現多少,或者什麼價位變現,什麼時機變現,都有大量不確定因素。就是變現了資金也會在幾塊業務之間進行平衡和統籌。房地產資金投入也有不確定性,最大成本是拿地,政府什麼時候推出土地沒有詳細的計劃,推出了也不一定能拿到,兩個不確定碰到了一起。”蔣群說。剛剛進入2008年,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向雅戈爾置業增加注冊資本8.35億,將其注冊資本增加到10億,有投資者猜測這可能是為分拆地產做準備。

雅戈爾年報推出在即,龐大的股權投資如何計算也引人關注。對於上市公司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法人股,新會計準則一般把它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對於該類資產的計量,新會計準則規定,取得時按照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對於公允價值與賬麵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這樣,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權的股票可能被價值重估。

就雅戈爾而言,它將所持中信證券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08年1月15日,雅戈爾所持的已流通的15012.41萬股中信證券,按照當天中信證券收盤價27.09元計算,這部分股權的公允價值大於賬麵價值近40億元,雅戈爾淨資產由此相應增加近40億元。但是“波動巨大的金融資產會使雅戈爾的業績起伏不定。”評論員眾甫分析指出,240億金融資產入賬看起來很美,但如果2009年市場調整縮水三分之一,所有者權益將驟然減少80億,賣十年襯衫也不見得補得上這虧空。所以,成熟市場對金融類上市公司的估值都很低。高盛、美林這樣的頂級大行也不過獲得七、八倍的市盈率。GE總是小心地將在金融領域取得的收入控製在總收入的40%以下,就是為了不被市場歸類為金融公司。

“專業化分拆不是我們想不想的問題。我們天天都在夢想分拆,但這需要等政策。”李如成輕叩著桌麵。在國內A股以整體上市為主潮流的背景中,他的等待很難有準確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