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境,良好的家庭氣氛,家庭成員間的和睦,彼此民主平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庭成員能和諧地交流思想,討論工作和學習,共同商量家庭大事、共同勞動、互相體諒照顧、成員間互相尊重,都會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起作用。
不同的生活對孩子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總起來看,在鼓勵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自信;在過於讚揚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自負;在適當表揚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自尊;在羞辱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公道;在忍耐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責怪;在偏愛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嫉妒;在缺乏溫暖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冷漠;在打罵中生活的孩子,將學會脾氣暴躁;在寂靜沉悶中生活的孩子,將寡言孤獨。
社會是複雜多樣的,家庭生活也不可能簡單化,家長要認識到在家庭這個小天地裏,給孩子以“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水土”,謹防家庭環境的被汙染。
子女麵前,父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父母的言談和行為是心靈的聲和形,孩子會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鳴。
俗話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留下深深的烙印,對孩子今後的成長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對孩子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有些父母在孩子麵前並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致使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在不經意間影響了孩子。因此很有必要讓更多的家長認識到自身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投入創建活動,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提高。
幼兒的行為問題一般指對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障礙的行為的情緒方麵的異常表現。弗洛依德的兒童精神發展理論告呼我們,0~6歲是一個人性格行為形成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兒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滿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養,兒童就會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否則,兒童可能會出現異常行為。家庭因素在幼兒行為問題發生中起著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作用。
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這不僅是遺傳基因的作用,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為、語言等多種心理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 研究表明,家長沒有心理健康問題,其子女有行為問題的比例就比較少;而家長自身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則其子女有行為問題的竟高達60%。這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的行為問題與其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行為,必須先從父母自身做起,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
例如,父母在飯桌前、電視機前的種種談論,對某些不正之風的痛心疾首,對周圍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讚揚,對不良行為的譴責,對鄰居的熱情幫助,待人謙虛禮讓等,都會在孩子心理產生影響,父母切不可忽視這些生活細節,瑣碎小事。孩子純潔的心靈如同一張白紙,最容易接受光輝形象的感染,也最愛聽故事。父母要向孩子多講古今中外傑出人物的童年、少年時代的故事,給孩子多讀一些名人傳記,以崇高的人物形象之感染孩子。此外,父母要做孩子行為習慣的表率。平時家庭中的瑣事,父母要以身作則並嚴格要求,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作息時間有規律,家長有良好的業餘愛好,不要打牌,玩麻將成癮,切忌浪費時間。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為特征就是由這些家常小事而點點滴滴塑造起來的。提示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盡可能親自撫養孩子,對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教育方式一致,保持父母健康的心理狀況,使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顯示威嚴,並不需要老是板起麵孔
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能傷害對方,背叛對方。不能給對方下不來台。
家長的威嚴哪裏找?家長的威嚴應從自身找。正人須先正己,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水平,在孩子麵前樹立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孩子不僅能形成良好的品格,家長自然也找回了自己的威嚴。古有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的故事,試想如果孟母、嶽母沒有深明大義的品質,又怎能培養出孟子、嶽飛這樣的棟梁之才呢?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但如果家長整日圍著麻將桌“壘長城”,那麼在子女的心目中地位如何呢?如果作父親的天天醉醺醺,無所事事,那麼子女又會如何看待父親的發奮圖強的言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