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禮儀是走向國際的資本(5)(3 / 3)

雖然馬克的想法很難讓人理解,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不要把自己的愛好及為人處世的一些方式強加到他人頭上的好。

跟外國人談話“六不問”

涉外的談話禮儀實際上就是中國人在國際社會中必須遵守的國際“交通規則”,正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對其隻宜遵守,而不能去講任何附加條件。

除了與自己的親人談話不用忌諱很多以外,在其它場合與其他人員談話均需要注意一些談話的禁忌。尤其是在涉外活動中,一個人的形象代表的是整個國家的形象,行動做事談話說事更要注意。與外國人談話需要注意以下“六不問”:

·不問家庭住址。家庭被外國人看作是私人的一片領地,因此對外是絕對不能公開的,即便是私宅的電話號碼,也通常不會對外界公開。

·不問戀愛婚姻。談論一些婚戀的問題,在國外不僅會被視為無聊一族,而且還有可能被視為成心令人難堪,或是對交談對象進行“性騷擾”的一種方式。

·不問身體健康。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健康狀況,均為其立足於社會的重要“資本”,所以輕易不會將其實情告之於人。

·不問個人經曆。外國人主張“英雄莫問出處”,反之則往往會被看作居心不良,或有失禮教,他們一向講究人權至上,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一片隱私的天地。

·不問信仰政見。在國際社會裏,國與國、人與人之間都提倡“超意識形態合作”,所以對交往對象的信仰以及政見等更不應冒昧地去打探,否則會引來別人的白眼,還會被視為不禮貌。

·不問所忙何事。“所忙何事”,在外國人心中絕對屬於個人自由,他人沒有權力幹涉,更沒有權力去詢問,如果問了,那麼肯定也會被視為“沒話找話”,還不如不說。

交談本身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千萬不要讓一些不在意的話題影響了談話的氣氛。

未經外國人邀請,不要主動提出“去你家中看看”

邀請不應該是強迫性的,不然它就會成為一種不受歡迎的交往,而不是其樂融融地享受。

社交活動中,邀人作客是最常見的人際交往形式。我國自古就有廣交朋友、熱情好客的好傳統。《論語》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廣交朋友是人生一件樂事,熱情好客是胸懷坦蕩、謙恭文明的美德,而作客更是馬虎不得。俗話說:“主雅客來勤。”賓主之間圓滿完美的禮儀形式,可以使雙方情誼進一步增強,使道德情操不斷升華。

作客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但是如果不熟悉一些作客的禮儀,恐怕就會有失個人風範。

那麼到他人家作客時有些什麼禮儀呢?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事先和對方約好,不要唐突而至,搞得他人措手不及。作客的時間要選擇在主人方便的時候,不要在太早或過晚的時間作客,還要避免吃飯和午睡時間。晚上作客,時間不應太長,以免影響主人休息;更不要主動提出到對方家裏看看,如果對方家裏不方便,這樣就會讓對方很為難。

除此外,根據需要還可以帶上一些小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情意。第一次會麵,還要帶上名片,以便主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助於建立較穩定的聯係。

這種會見,可以使雙方增進聯係和情誼,加強團結協作;可以獲得知識,開闊眼界;可以排解煩悶,解除疲勞;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修養。總之,熟知作客的禮儀已經成為人們社交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文化修養。

談判桌上,不因“失禮”而失去合作

失禮,是失去合作的“導火索”

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奧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