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禮儀是走向國際的資本(6)(1 / 3)

俗話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人隻要生存在這個社會中,就時刻需要與別人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談判,於是怎樣和別人去談判便成了我們每個人必修的一門課。有人說合作的關鍵是誠信,也有人說是技巧,但是所有的這些都是以“禮”為基礎。沒有“禮”,連談判的機會都沒有,又怎麼去展示自己的誠信和技巧,更談不上合作成功與否。所以說,“禮”是我們獲得合作的唯一“導火索”。

我們常說“合作從談判中來”,要想獲得一次合作的機會,談判桌上的禮數不可不知,下麵是一些最基本的禮數原則:

·穿著打扮。參加談判前,應認真修飾個人儀表,選擇端莊、雅致的發型。一般不宜染彩色發,男士通常還應當剃須;出席正式談判時,女士化妝通常應淡雅清新,自然大方,不可濃妝豔抹。

·保持風度。在談判桌上,每一位成功的談判者均應做到心平氣和,處變不驚,不急不躁,冷靜處事。在談判中,隻注意爭利而不懂得適當地讓利於人,隻顧己方目標的實現,而指望對方一無所得,是既沒有風度,也不會真正贏得談判。

·禮待對手。在談判中對手就是對手,在談判外對手可以成為朋友。另外,在任何情況下,談判者都應該待人謙和,彬彬有禮,對談判對手友善相待,切莫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惡語相加、諷刺挖苦,不尊重對方的人格。

在了解了這些基本的禮儀之後,還有一些談判的細節我們不能忽視,比如千萬不能遲到、不能做一些習慣性的不雅動作、不要總是單方麵喋喋不休、對方發言時不能隨意打斷等,這些談判的細節,也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如果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錯誤,那麼很可能一些好的機會就從你身邊流走了。

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後,比花崗岩還堅韌。——王傑

談判前應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儀表

端莊的儀表與整潔的服飾就是最好的推薦信。——原一平

儀容儀表,是指人的外表容貌。一般包括服飾、容貌、姿式、神態及風度等。儀容儀表美是一個綜合概念,它所包含的意思有三層,一是人體本身的容貌、形體、體態的協調美;二是指通過修飾打扮以及後天環境影響產生的美。一般在談判中,我們常說的儀容儀表是指這第二層美,這是一種創造性的美,是儀容儀表美的發展。

生活中,當我們描述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先從他們的衣服、顏色、及儀容等說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記得50年代時期,一位統計學家發現,人們在形成第一印象時,58%是我們的外表,包括衣服、裝式、發型、長像,35%是我們談話的聲調,隻有7%是我們談話的內容。由此可見,儀容儀表的視覺效果在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談判當然也不例外。

當準備談判時,在談判前除了要布置好談判的場所、座次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整理好自己的一身“行頭”。比如,男士一律應理發、剃須、吹頭發;女士一律應選擇端正、素雅的發型,並且化淡妝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表情。

著名禮儀專家金正昆教授在《百家講壇》裏談到儀表三原則中第一條就是整潔。

完全可以這樣講:由於洽談關係大局,所以商界人士在這種場合,理應穿著傳統、簡約、高雅、規範的最正式的禮儀服裝。可能的話,男士應穿深色三件套西裝和白襯衫、打素色或條紋式領帶、配深色襪子和黑色係帶皮鞋。女士則須穿深色西裝套裙和白襯衫,配肉色長統或連褲式絲襪和黑色高跟或半高跟皮鞋。

有時,在談判桌上,常常會麵對這樣一些人:男的穿夾克衫,牛仔褲、短袖襯衫、T恤衫,配旅遊鞋或涼鞋;女的則穿緊身裝、透視裝、低胸裝、露背裝、超短裝、牛仔裝、運動裝或休閑裝,並深身上下戴滿各式首飾,從耳垂一直“武裝”到腳脖子。這身打扮的人,留別人的印象,不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別人、不重視洽談、自以為了不起,就是沒有一點教養。

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是先給予對方的印象,是外表而不是內心。假如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好,又怎能獲得別人的敬仰和接近的機會?——何善衡

遲到一上來就會讓老外對你不信任

許多你想與之交往的精明和成功以及有影響力的人士,他們並沒什麼“係統”去判斷別人,或決定買誰的東西,或與誰做生意,或幫助誰、信任誰等。他們隻要看你是不是一個守時的人。如果是,他們與你的合作率有90%;如果不是,你就會失去很多可以實現自己願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