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談判環境。如果在采取了許多辦法後僵局還是難以打破時,這時可以考慮改變一下談判的環境。比如,遊覽、觀光、出席宴會、觀看文藝節目等,也可以到遊藝室、俱樂部等處玩樂、休息。這樣,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大家的心情自然也就放鬆了。也許在談判桌上爭論了幾個小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裏會迎刃而解。
·巧妙利用調節人。當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僵持局麵時,彼此間的感情可能都受到了傷害。因此,即使一方提出緩和建議,另一方在感情上也難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尋找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中間人作為調節人或仲裁人,且和談判雙方都沒有直接關係、威望甚高、容易獲得雙方的信任,調節的成功率比會很高。
·調整談判人員。當談判僵持的雙方已產生對立情緒,且不可調和的時候,這時可以考慮更換談判人員,為談判贏得最後的時機。
談判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出現雙方都不願退步的情況時,不妨運用以上策略為雙方的合作再創造一次雙贏的機會。
幾乎在對每一次重要政策會談的報導中,那些新聞記者們都喜歡用這樣一句話:“會談在誠摰友好的氣氛中進行,賓主雙方對各自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來作旁白,這句極其平常的客套話,也實在道出了談判工作中氣氛的重要性。
達成協議,別忘去酒吧喝一杯
一次宴請,有時候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一次宴請,甚至可以影響職業生涯的成功與失敗。如果將事業看作一場盛宴,那麼,要掌握其中的玄機也要從掌握一場宴請的禮儀開始。
現代生活中除了個人的吃飯睡覺不用談判以外,其它與生活相關的幾乎都要涉及到談判,不管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總之都是在與他人的交涉中,最終為贏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由此可見,談判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談判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就沒有發展。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需要不斷地去談判談判再談判。因此,在如今的社會中,一說起談判,人們在腦海裏閃過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吃飯與喝酒。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不管是大型的或者是小型的再或者是兩個人的談判,也不管是什麼內容的談判,總之,雙方都會在談完之後,相約一塊去吃頓飯喝杯酒,以示對對方的尊重與友好,以及慶祝談判成功。
那麼為什麼在談判以後一定要去喝一杯呢?因為:
·以酒調節,可以活躍氣氛。本來陌生的雙方,一起吃飯多少會有些局促,但是有了酒的陪伴,大家頓時會覺得拉的了距離,相互間的陌生感漸漸消失,氣氛變得活躍而親切,為以後的業務來往打下了基礎。
·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酒桌上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人人心靈不設防,大家在一種友好而真誠的氣氛中暢所欲言,拋去了工作的束縛,談判雙方也會變得像老朋友一樣,幾杯酒下肚,彼此間的多了幾分熟悉,少了幾分陌生。
·酒桌上好說話。也許在別的場合中,一些難以開口的話,在這裏都會變得像家常便飯一樣,能輕鬆地說出口。大家坦誠相待,共同解決問題,為進一步的合作又贏得了一個良好開端。
談判本身是一種溝通,而讓這種溝通能發揮到它最大的作用是非去喝一杯莫屬。一個善於溝通的人,必定會在達成協議之後去喝一杯。在酒桌上,不管是熟悉或不熟悉的,隻要坐在了一個桌子上,大家就可以因這種輕鬆的氣氛而變得談笑風生。這是一種感情上的投資,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來講都會收益大於付出。
談判之後的酒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既然不可抗拒,那麼就在談判後邀請對方一起喝一杯,為以後的各自的發展鋪下一條平坦之路。
談判的本質就是一種交利性的合作模式。以往談判的人,多半沒有重視情感在談判中扮演的角色,因而許多原本可以圓滿達成的協議,由於一時的情緒化而陷入僵局,甚至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