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異彩紛呈的花卉類飲食原料(2 / 3)

花卉糕餅飯粥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早在先秦時,我們的祖先不隻飲花,而且餐花。怎麼餐花?《楚辭·九歌》裏說得比較具體:“播江離與滋菊兮,願春日以為糗芳”。糗是以黍、米粉合製的糕、餅類食品,加上菊,顯然更顯馨香了。以花卉為輔料烹製糕餅,唐宋以來,更為普遍。《隋唐嘉話》稱:武則天執政時,曾令宮女廣采宮中百卉,製成香料,再用這種香料合麵蒸糕,名曰“百花糕”。遺憾的是,沒有列出具體花名。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裏記載了許多以花卉製作的糕餅:有一種餅叫“神仙富貴餅”,是以白術切片,與菖蒲同煮一沸,曬幹為末,和入山藥粉、白麵、白蜂蜜,作成餅樣,曬幹。候客人到來,入籠蒸熟即可上席。如果切成條狀,還可以作羹。有一種糕名曰“廣寒糕”,大概也取吳剛月中伐桂之意,是采桂花,去其青蒂,灑以甘草水,與米粉拌和,入籠蒸熟即可食用。還有用蓮花葉與橘葉一起,搗成汁,加蜂蜜和米粉,做成銅錢大小的餅,入籠蒸熟,據說食之清香,名叫“洞庭饐”。《乾淳歲時記》裏,有“九月九日飲新酒,泛萸簪菊,且以菊糕相饋”的記載。明代的《五雜俎》裏也說當時有人采菊葉煎麵餅,味道比枸杞餅還香。清代《養小錄》中記有一種食品叫做“玉蘭花瓣”,是把玉蘭花用手掐一掐,再掛上麵糊,入油鍋炸熟,加糖食用。可謂一種以花為主料的油炸點心。

花卉蒸飯作粥,也別有風味。南宋時有一名食叫做“金飯”,專用紫莖菊花的正頭,以甘草湯和鹽少許焯過,待小米飯熬熟時,再放入菊花,使其同熟,據說常食可以明目、延年。宋代還有一種粥叫“梅花粥”,是先將落地的梅花用水洗淨,用雪水煮成梅花水,米粥將熟時,再將梅花水兌入粥中同煮,滋味甚佳。據說楊萬裏食此粥後,賦詩讚曰:“才看臘後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梅花作麵食也很好吃。《山家清供》裏記載:用梅花和檀香末入水浸泡,再以此水和麵,擀成麵頁,然後用形似梅花的鐵模子將麵頁鑿成一朵朵梅花形狀,入水煮熟,撈入事先製好的雞湯中食用,叫做“梅花湯餅”。近代人們把桂花、玫瑰、月季等加糖製成可以廣泛運用的香料,為月餅、糕點、元宵、油糕等千百種食品不可缺少的原料。

花卉菜肴

古人餐花,並不限於製作糕、餅、飯,粥之類的點心食品,還廣泛地用它與雞、鴨、肉、魚等一起烹製成佐酒下飯的佳肴。殷、周時期的菹、齏等菜肴中曾廣取水陸野卉的根、莖、葉、花,或為主料,或作香料。魏、晉以來,隨著烹飪技藝的發展,人們用花卉烹製出更多的菜肴羹臛。晉朝傅玄的《菊賦》中有“掇以纖手,承以輕巾,揉以玉英,納以朱唇”的描寫。司馬光《晚食菊羹》詩:“采擷授廚人,烹瀹調甘酸。毋令薑桂多,失彼真味完。”他惟恐廚師烹羹時投放別的調料過多,把菊花自身的香味破壞了。上述描寫,雖令人饞涎欲滴,卻沒有記述具體的製作方法。《齊民要術》中記載南北朝時有一味菜叫“豬肉鮓”。製作此鮓,離不了茱萸子。其法為:把豬肉切成五寸寬的條,煮熟,再切成薄片,每片都要帶皮,然後用粳米飯作糝,以茱萸子、白鹽調和,裝入甕中,封嚴甕口,經一月之後,即可釀成。吃時可蘸以蒜、薑、醋等。《清異錄》裏記載了五代時廣陵法曹宋龜創製的一種“縷子膾”,是用菊苗和嫩筍墊底,用鯽魚細切,並配入鯉魚子製成。可以想象此菜魚肉玉白,魚子橘紅,菊苗嫩綠,不僅滋味鮮美,而且色彩絢麗,不失為一名膾。《山家清供》裏記有宋代一種名菜叫“蓮房魚包”,可謂獨出心裁的作品。其法為:選用蓮花嫩房,截去底座,挖去瓤,留出孔,將魚肉切成小塊,調以酒漿、香料,裝入蓮房孔中,再將底座覆蓋好,入籠蒸熟,使蓮房的特有香味盡入魚中。林洪有詩讚此菜曰:“錦瓣金房織幾重,遊魚何事得相容。湧身既入花房去,好似華池獨化龍。”在蒙古族執政的元代,有一道菜叫“炙羊心”。製法是先將羊心投入玫瑰花水中浸泡一段時間,讓花的香味入肉後,再取出來加鹽,用簽子串起來在水上炙烤。明代有人將茉莉花的嫩葉洗淨,與豆腐一起燉著吃。想必是一種很香的素菜。據《禦香縹緲錄》載,清末女皇慈禧太後吃過一種菊花火鍋。今天有些飯店亦有以菊花火鍋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