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附錄:孫中山論中國飲食(2 / 2)

孫中山又進一步論述了由飲食不當而導致疾病的道理。他說:“人間之疾病,多半從飲食不節而來。”“故飲食之量一足其度,則斷不多食。”他說:“人之稟賦各有不同,故飲食之物,宜於此者不盡宜於彼。治飲食之病,亦各異其術,不能一概而論也。惟通常飲食養生之大要,則不外乎有節而已。不為過量之食,即為養生一要訣也。”

孫中山對於不同年齡的人們肉食、素食比例,也有精辟的論述。他說:“肉食本構成身體之材料、及補身體之材料,充氣所賴以存,以物至要,而不可稍為虧缺者也。然其所需之量,與身體之大小有一定比例,所食不可過多,過多則損多益少。故食肉過量而傷生者,獨多於他病也。夫肉食之度,老少當有不同。青年待長之人,肉食可稍多;壯年生長已定之人,肉食宜減;老年之人,則更宜大減。夫素食為延年益壽之妙術,已為今日科學家、衛生家、生理學家、醫學家所共認矣。”

孫中山認為中國普通人的飲食習尚,暗合科學衛生。比當時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要好。他在《建國方略》中說:“中國不獨食品發明之多,烹調方法之美為各國所不及,而中國人之飲食習尚,暗合科學衛生,尤為各國一般人所望塵不及也。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蔬菜、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日衛生家所地考得為最有益於養生者也。故中國窮鄉僻壤之人,飲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壽。又中國人口之繁昌,與乎中國人拒疾疫之力常大者,亦未嚐非飲食之暗合衛生有以致之也。”他說:“西人之倡素食者,本於科學衛生之知識,以求延年益壽之功夫。然其素食之品,無中國之美備;其調味之方,無中國之精巧。故其熱心素食家,多有太過於蔬菜之食,而致滋味、養料不足,反致傷生者。如此則素食之風斷難普遍全國也。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故中國全國皆素食,也習慣為常,而無待學者之提倡矣。歐美之人所飲者濁酒,所食者腥膻,亦相習成風,故雖在前有科學之提倡,在後有重法之厲禁,如俄美等國之厲行酒禁,而一時亦不能轉移之也。”

孫中山殷切希望人們繼承、發揚中國優秀的飲食烹調文明和良好的飲食風尚。他語重心長地說:“單就飲食一道論之,中國習尚常超乎各國之上。此人生最重之事……實為一大幸事。吾人當保守之而勿失,以為世界人類之師導可也。”他又說:“倘能更從科學衛生上再做工夫,以求其知而改良進步,則中國人種之強,必要駕乎今日也。”

孫中山在其《建國方略》中對食物入口之後人體各個消化器官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等還有更加具體的論述。他的飲食烹調論,是中國飲食理論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第八章 古代炊、餐、飲具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