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國情與世情的相互作用(2 / 3)

最後,根據世界競爭重點的轉移,突出強調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隨著國際局勢的進一步緩和,世界各國間競爭的重點轉向經濟、科技領域。鄧小平敏銳地抓住了這一變化,早在1985年就指出:“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經濟、科技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這種形勢無論在美國、蘇聯、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不能不認真對待。”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說:“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一二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為此,鄧小平指出:“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而發展科學技術離不開教育,實現社會全民進步,也離不開教育。要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3.國際局勢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但西方國家改變了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顛覆的手段,又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帶來某些消極影響。

國際局勢趨於緩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鄧小平說:“中國要擺脫貧困,實現四個現代化,最關鍵的問題是需要穩定。”因為“隻有穩定,才能發展”,所以“中國要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安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的國際環境”。

國際局勢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亦存在不利影響。鄧小平說:“資本主義是想最終戰勝社會主義,過去拿武器,用原子彈、氫彈,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現在搞和平演變。”他們正準備“打一場無硝煙的世界大戰。”因此,鄧小平說:“四個現代化,我們要搞五十至七十年,在整個四個現代化的過程中都存在一個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我們堅定不移的原則是要有穩定的政治局麵,以保證有秩序地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

由於國際局勢趨於緩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差距將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消除,這就為我國現代化的建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麵對挑戰我國怎麼辦?

首先,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跳躍式地發展自己。鄧小平指出:“發展是硬道理。”因此,他強調“凡是遇到機會就不要丟”,“我們要利用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而且要采取“台階式”推進方式,以實現經濟隔幾年就要上一個台階。

其次,要依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和社會基礎確定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其集中體現在“三步走”階段目標上。1987年4月,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客人時全麵闡述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他說:“我們原定的目標是,第一步是八十年代翻一番……第二步是到本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一千美元……我們製定的目標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

再次,對我國這樣的後發現代化國家,為了實現目標,必須要有適度的發展速度和較高的起點。鄧小平多次強調發展速度問題,他說:“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1989年鄧小平指出,經濟不能滑坡,凡是能夠積極爭取的發展速度還是要積極爭取,那麼,我國的經濟發展應該有什麼樣的速度呢?鄧小平提出要適度發展,所謂“適度”就是要實現適當的發展速度,不能隻在眼前的事務裏打圈子,要用宏觀的戰略的眼光分析問題,拿出具體的措施。適度的要求就是要保證20世紀末真正實現翻兩番,就是不能使經濟滑坡,就是要有前進中的飛躍,就是要有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關於起點問題,鄧小平說:“要引進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但引進的技術設備都應該是現代化的。

二、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意義

1.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社會主義的貢獻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東歐發生了劇變,原先這些實行社會主義製度的國家,紛紛複辟了資本主義道路。於是,一些西方人士便大力鼓吹“曆史終結論”,認為曆史發展到資本主義就已終結。麵對西方人士的言論,鄧小平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出:“社會主義經曆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曆史發展的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鄧小平還堅定地說:“隻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這是因為:

第一,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可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鑒。中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製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我國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因此,鄧小平說:“我們的改革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範圍內也是一種試驗,我們相信會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對世界上社會主義事業和不發達國家的發展提供某些經驗。”在會見捷克總書記時鄧小平說,要發展生產力,就要實行改革和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必須從各國自己的條件出發。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

第二,中國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國家選擇發展道路和如何處理黨際關係作了方向指導。針對以前社會主義國家模仿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教訓和蘇聯推行‘老子黨’的錯誤做法,在會見莫桑比克總統時,鄧小平說:“所有別人的東西都可以參考,但也隻是參考,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應該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在會見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總書記卡達爾時,鄧小平說:“我們都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國家的情況,走自己的路。”鄧小平在會見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科羅舍茨時,談到了如何處理同兄弟黨之間關係的問題,他指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黨都有自己的經曆,情況千差萬別。”“我們反對‘老子黨’”……“我們也不讚成有什麼‘中心’。”因此,任何大黨、中黨、小黨,都要相互尊重對方的選擇和經驗,對別的黨,別的國家的事情不應該隨便指手畫腳。對執政黨這樣,對沒有執政的黨也是這樣。

第三,中國的發展將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繼續向著健康的方向邁進。鄧小平指出:“中國肯定要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誰也壓不垮我們,隻要中國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主義,我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在談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時,鄧小平說:“這是社會曆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生過多少次王朝複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複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