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形神兼備——身體語言的巧妙運用(2 / 2)

如果在說話時將注意力集中於真情的流露,兩手就會成為你表達意思的工具,會幫助你說話。在需要時,它們會自然地舉起來,或放下去。不過,千萬不要故意把手交叉在胸前,更不可勉強扶在講桌上,這樣就會使你的身體不能自由行動。而用手玩弄自己的衣服,聽眾會因此轉移注意力,而你自己也會因此顯得愚拙。

——傳情達意的表情

表情,即麵部表情,主要是臉部各部位對情感體驗的反應動作。它與說話內容的配合最便當,因而使用頻率比手勢高得多。

常用麵部表情的含義有: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否定;昂首表示驕傲,低頭表示屈服;垂頭表示沮喪,側首表示不服;咬唇表示堅決,撇嘴表示藐視;鼻孔張大表示憤怒,鼻孔朝人表示輕蔑;嘴角向上表示愉快,嘴角向下表示敵意;張嘴露齒表示高興,咬牙切齒表示憤怒;神色飛揚表示得意,目瞪口呆表示驚訝,等等。

——會說話的眼睛

交談時,要敢於和善於同別人進行目光接觸,這既是一種禮貌,又能幫助維持一種聯係,談話在頻頻的目光交流中可以持續不斷。更重要的是眼睛能幫你說話。

交談中不願進行目光交流的人,往往叫人覺得是在企圖掩飾什麼或心中隱藏著什麼事;眼神閃爍不定則顯得精神上不穩定或性格上不誠實;如果幾乎不看對方,那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現,這些都會妨礙演講。當然,和別人進行目光交流並不意味著老盯著對方。

研究表明,交談時,目光接觸對方臉部的時間宜占全部談話時間的30%~60%,超過這一界限,可認為對對方本人比對談話內容更感興趣;低於這一界限,則表示對談話內容和對方都不怎麼感興趣。這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失禮的行為。

但是,集會中的獨白式發言,如演講;作報告、發布新聞、產品宣傳等則不一樣,因為在這些場合,講話者與聽眾的空間距離大、視野廣闊,必須持續不斷地將目光投向聽眾,或平視,或掃視,或點視,或虛視,才能跟聽眾建立持續不斷的聯係,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身體語言在說話過程中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但它畢竟隻是完成表達任務的手段,而不是說話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對於口才來說,身體語言並沒有獨立價值,而隻有輔助價值,在談話過程中處於從屬地位。正是這種從屆地位,決定了身體語言的設計和運用,必須由表達的內容、情緒和對象等因素的特點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