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讓恩斯特發現——演講者如果真的確信某件事,並熱切地談論它,便能讓人們相信,即使是宣稱自己能從塵土和灰燼中培育出蘭草。既然這樣,我們所歸納、整理出來的想法,並且是正確的常識和真理,那該會有多麼強大的力量讓人們信服啊!
演講者幾乎都會懷疑選擇的題目會不會引起聽眾的興趣。其實要讓他們對你的題目感興趣,方法很簡單:隻要你對自己的題目有熱情,就不怕無法引起人們的興趣。
這裏有一個實例,不久前,在巴爾的摩聽到一個學員發出警告,說如果繼續使用現在奇沙比克灣捕石魚的方法,石魚將會絕跡,而且是要不了多久的時間就會發生。他非常關注這件事,因為這已經不是一件小事。他說得熱切極了。在他講話之前,大家本不知道奇沙比克灣裏有什麼石魚,也就沒有什麼興趣。可是現在,還沒等這個演講者講完,恐怕我們大家都願意立刻聯名向立法機關請求立法來保護石魚了。
在倫敦,有次一個著名的英國小說家E。F。班森去聽演講,班森先生評論說,這場演講的最後一部分要比第一部分更為他所欣賞。問他為什麼,他說:“演講者似乎對最後一部分的興趣更大一些,而我一向都靠演講者為我提供熱情和興趣的。”
每個人都是這樣。所以你一定要牢記這一點。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謹慎選擇題目的重要性。
在華盛頓的某個口才訓練班裏有位富林先生,他剛參加訓練時,從一家報社所發行的一本小冊子裏倉促且大略地搜集一些關於美國首都的資料,然後向眾人演講。他雖然在華盛頓住了許多年,卻沒能舉出一個親身的經曆來說明自己為什麼自己會喜歡這個地方,所以聽起來就像這樣——枯燥、生硬,隻是一味陳述著這個城市的妥善建設。大家聽得不耐煩,他自己也講得痛苦。
出入意料,在兩星期後發生了一件事情:他的新車停放在街上,竟有人開車把它撞個稀爛,並且逃逸無蹤。這可把富林先生害慘了,這件事是他切身的經驗,所以當他說起這輛撞得稀爛的汽車時,那表情異常激動,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怒氣衝天,好像維蘇威火山在眼前爆發了。兩星期前,同學們聽他的演講時還覺得煩躁無聊,時常在椅子上扭動,現在卻給了富林先生熱烈的掌聲。
如果題目選得對了,你不成功都不行。比如談自己信念這一類的題目,保證錯不了。你對自己的生活一定有些強烈的信仰,因此你不必再四處去尋找。它們幾乎就在你的嘴邊,你時常都會“使用”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