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掃盲(2 / 2)

歐亞大陸都讓人家翻了天,自己又能做什麼呢?

心中這般想著,趙昰擺擺手,讓太監拿走華蓋。華蓋拿去,暖洋洋的太陽照在臉上,趙昰精神一振。

他前世正處於改革開放逐漸穩定的階段,經濟發展迅速,機會極多,卻也是處處陷阱,年輕人總感覺未來一定是美好的,可睜眼一看,卻是在一團迷霧中,分不清方向,看不清未來。

每每這個時候,趙昰都會選擇一門心思做下去,實在是智商不夠,不知如何明智抉擇,空想不如行動。

這般想法一出,趙昰便如同找到出路,既然大勢暫時想不出方向,幹脆看看眼下能做什麼吧。

思索一陣,卻發現冶鐵煉鋼不現實,火藥配比他倒是知道,可此時逃亡路上,哪有功夫讓他整理這些,左思右想,突然一個想法蹦了出來。

“掃盲。”

看似突發奇想,其實不然,文字不止是學習之用,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卻讓人疏忽的功能——傳遞消息。

不要以為口口相傳的消息有多好,但凡現代人,有幾個沒玩過傳消息遊戲的,隻要中間有一兩個表達不清楚的,一個香蕉能傳成一串葡萄。

而文字不同,清清楚楚寫在那裏,不用你說,隻要識字,大家得到的消息都是一樣的。

其實隱隱然,趙昰的心中有了一個更加龐大的計劃和想法,隻是一時間還沒縷清,覺得隻有識字的人足夠多,這個計劃才更好實現。

‘開國初期中國文盲率達到百分之八十,民國前更不用說,絕對超過百分之九十五,而宋朝相對民國前的曆朝來說算是最好的了。’

‘可即使最好,也肯定不會有多高,而一直有文化的部隊,是打不散的部隊。’

這想法一滋生,趙昰猛然間立了起來,嚇得太監宮女都停下腳步,在他擺擺手後才繼續前行。

猛然一動,趙昰的左手疼的不行,可此時趙昰卻不敢關注疼痛,隻怕心中的念頭突然跑掉。

他記得一句話,卻不是很清晰,是關於文化與軍隊的,好像是一個偉人說的。

趙昰開始躺在擔架上冥思苦想,而宮女太監則看著益王愁眉苦臉,心中想著益王一定想著很重要的事情,還是不要打擾,所有人都方輕了腳步。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趙昰突然說道,吸引了宮女太監的目光,他卻一臉傻笑的表情,完全不在乎周圍人的目光。

他想起了這句話,想起了這個人,甚至想起了這段曆史。

毛主席,這句話是毛主席說的,那個帶出一支打不散,錘不爛的鐵軍的毛主席。

一支部隊,如果能經過一場場惡戰依舊不能被打散、打垮,那麼他必定會成為一支鐵軍,而這樣的軍隊,需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精神,甚至自己的圖騰。

而能加速催生出這樣一支鐵軍的,隻有文化影響,沒有什麼是比文化更能迷惑和鼓舞人心的。

便在這個時候,趙昰正好掃到楊世隆過來,他是來稟報抄寫事宜的,可趙昰不管這些,拉住他,在行進中爆豆一般講出自己建立一支文化軍隊的想法。

若是他足夠冷靜,便能知道這樣的行為並不好,有損一個上位者的威嚴,可這容不得他不激動,穿越至今,他頭一次目標清晰,思路明確。

楊世隆被他說的一愣一愣的,完全不明白趙昰的想法,直到趙昰說的口渴,他才領悟一絲。

“益王的意思是,建立一支所有軍士都能讀書識字的部隊?”楊世隆疑惑的問道。

趙昰想了一下,記得看老電影的時候,紅軍也不是都識字,而是每個班或者排有一兩個人識字,然後帶著大家聚在一起讀報紙。

“不必,一隊(五十人)中有一兩個便可,若是可以,能達到一火有一人最好。”趙昰已經冷靜下來,沉聲達到。

“益王,臣下自幼讀書,自認天資並不愚笨,可能說識文斷字了,也是學了一兩年之後的事情啊。”楊世隆據實說道。

趙昰一愣,隨後哈哈一笑,道:“世隆想多了,唐代韓昌黎(韓愈)都說【尚書】詰曲聱牙,我又怎能要求士兵跟韓昌黎比。”

“停下停下。”趙昰突然開口,所有宮女太監都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