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陳宜中的手段(1 / 2)

一路走到船邊,老人家已經控製住情緒,眼睛亦恢複清明。

兩人上船,船上的臣子麵露尷尬,他們中很多人都曾是陳宜中的部下,可在趙昰趕走他的時候,卻沒什麼有力的作為。

老人家卻很豁達,主動與大家打招呼,麵容沒有絲毫埋怨,亦無尷尬。

待眾人都安坐下來,這些人的目光不由的望向趙昪,眼中不無疑惑的意思。

陳宜中是被趙昰趕出來的,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這麼大張旗鼓的接待陳宜中,蜀王就不怕陛下知道之後怪罪他麼?

這是因為他們對趙昰不太了解,隻要常跟在趙昰身邊的人,都了解趙昰的心胸。

從這一點,也表現出趙昰與文臣的疏遠。

“不知蜀王遠道而來,所謂何事?”陳宜中開口問者,心中卻帶著疑惑。

船上古怪的氣氛他自然能感受到,多年從政生涯讓他瞬間做出判斷:

如果蜀王趙昪所說為真,那麼,趙昰與文臣之間沒有溝通。

這一瞬間產生的認知嚇了他一跳,一個國家的皇帝與大臣疏遠,這是什麼樣的概念?他如何處理政事?

心中一連串的問題自然沒人為他解釋。

“陛下乘船北上,支援李庭芝將軍,帶走福州大半糧草,開辟琉求亦需要大量糧草,所以,此次來占婆國,隻為糧草而來。”

“什麼?”陳宜中驚叫出聲,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皇帝是一國之根本,衝殺到最危險的區域,這怎麼可以?

宰相氣勢自然的爆發出來,他的目光憤怒的掃向一種文臣,那意思再明顯不過:皇帝陛下年幼,瞎胡鬧,你們就不知道攔著?

一部分年長的官員羞愧的低下頭,可更多的年輕官員卻與他對視,全無半點畏懼。

這種目光是他不曾見過的,但一瞬間讓他冷靜下來。

想來自己當年在太學的時候,對許多朝官也是這般無懼的態度吧。

不過他卻並不感到羞愧或難過,而是好奇的望著這些精武的年輕文臣,他們雖然是文臣打扮,可腰間都掛著長劍,麵容也多微黑,好似在烈日下暴曬過一般。

很容易便能判斷出這些都是勇武之人,大宋文人雖然也配劍,但多是裝飾,沒幾個文人以會武功為榮,大宋重文輕武的影響可是非常深遠的。

大宋,已經在改變了。

這是他一瞬間判斷出來的。

收起身上所有的氣勢,再次回複一副老人的模樣,好像一切都不曾發生一般。

“陛下果然英武,遠超老臣想象。”

說完這話,他便不再說話,低頭肅穆,不再表態。

趙昪見他姿態,知道他不願說話,也不為難人,開始詢問眾人,如何從占婆國借糧。

“糧食最多的,還是占婆國皇室,陛下既然給我等帶錢銀來,當以錢銀開路,賄賂占婆國官員,便於大量購買。”

一名年輕文官站起來說道。

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趙昪點點頭,沒有發表態度,顯然還想聽聽不一樣的想法。

“老臣以為,當以國書送到占婆國皇室,以大義交涉。”

一位老臣站起來說道,這人陳宜中認得,是吏部侍郎周陳海。

所謂大義交涉,便是把蒙元之勢告知占婆國,以蒙元如今的威視,打到占婆國亦是遲早之勢,支持趙宋,便是保護自己。

縱橫之術,亦是一種方法。

趙昪深以為然的點頭,依舊不言語,又有數人發言,無非是聯係商家或是聯係朝廷、占婆皇室這樣的想法。

趙昪點點頭,一路前來,他心中大體有了定論,心中已經下了由上而下的做法,先聯係占婆皇室再說的想法。

剛要開口下結論,突然看到一邊束言不語的陳宜中,心中一動,問道:“不知老丞相覺得如何?”

陳宜中早有準備,心中亦有了預案。

“一路南行,諸位已經疲憊,理當多休息,無論是見占婆皇族還是商戶,都不必急的。”

這話說的緩慢,卻帶著鎮定自如的味道,眾人亦時不明他的意思,唯有趙昪眼睛一亮。

“多謝老丞相提醒,險些犯了大錯。”

蜀王起身行禮,態度恭敬,眾人也紛紛反應過來,一時間恭敬聲如潮。

陳宜中說的雖然陰晦,但意思表述的也足夠明白,此時此刻,非是著急之時,此時若急於表態,必然被占婆利用。

這也不能說眾人眼界小,隻是福州那邊確實缺糧,讓他們焦急了而已。

陳宜中既然出了主意,趙昪便沒有放他走的理由,這幾日少不得要他出謀劃策。

老人家心中亦有報國之心,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陳宜中便留在船上。

他們這邊安定下來,來到占城港後便不在作為,甚至吃穿用度都在船上解決,占婆皇室便疑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