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質疑——敢把“權威”拉下馬(3 / 3)

洗澡時,身體感到變輕了,這是人人都有的親身體驗。阿基米德之所以能夠從人人都有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浮力定律的原理,是因為他敢於質疑:身體為什麼會變輕?其奧妙是什麼?

阿基米德正是從這一疑問開始探索,從平凡的現象中發現了偉大的浮力定律:人體在水中占有一定的體積,其體積與所排出的水的體積相等,人們在水中所減輕的重量正是所排出的水的重量。這一浮力原理適用於任何液體。

阿基米德的創新思維方法奧妙就在,把形狀不規則的王冠放在水中,讓水位這個無私的公正大師來做裁判:王冠的體積等於從容器中所排出的水的體積,方法既簡單又巧妙,令人心服口服。

科學無禁區,這是科學發現的邏輯。但是,由於曆史的局限性和人們思維的封閉性,在科技領域卻又形成一些禁區。然而,對創新者來說,如果一味迷信權威們劃定的禁區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或將權威們的理論視為不可逾越的頂峰而止步不前,是不可能做出開創性的貢獻的。

馬克思有句名言“懷疑一切”,這就是對傳統習俗和落後觀念大膽批判的創新精神。沒有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的懷疑,絕不會有科學共產主義思想體係的誕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正是對經典牛頓力學的質疑精神,才促使他去探索新的時空觀,創立了舉世矚目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不僅有著卓越的科學成就和傑出的科學貢獻,而且有著非凡的創新思維方法。他以懷疑和批判的眼光審視著整個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在他晚年時,他把質疑思維的矛頭指向了西方世界弊端叢生的社會製度及其經濟基礎。1949年,即在他70歲那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為什麼要社會主義》的著名文章,鮮明地批判了資本主義製度的種種弊端,公開聲明擁護社會主義。愛因斯坦這種非凡的質疑思維和科學的批判精神,以及他平凡而又高尚的偉大人格,在人類科學史上留下了不朽豐碑,也為我們開發創新思維留下深深的思考與啟迪。

“你見過方形車輪嗎?”

大多數人聽了這個問題可能會說,這個提問本身有問題,車輪怎麼是方形的呢?方形車輪又如何轉動呢?

實際上,方和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方形車輪己經有了:高速磁懸浮雙轉列車,其底部車輪就是方形的。

方形車輪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一個人如果對事物總是人雲亦雲、毫不懷疑,那麼他就不可能有所創新。創新的出發點,就是首先對一切客觀事物持科學的懷疑態度,然後才能取得更先進的創新突破。

人們總是羨慕發明創造者,實際上,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創新機會,就看你善於不善於捕捉它。捕捉創新的機遇,取得意想不到的創新成果,往往取決於我們有沒有捕捉問題的敏銳頭腦,有沒有善於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捕捉疑點的慧眼,有沒有是否在權威下過“結論”、作過“論斷”的所謂“終極真理”麵前敢於質疑的勇氣。

發明創造的實踐證明,誰敢於合理質疑、敢於率先提出問題,誰就能最先開辟一條全新的創造之路。敢於科學質疑,能使大腦處於一種探索求知的主動進取狀態,使大腦的思維處於朝氣蓬勃的創新狀態。疑處有奇跡,疑處出真知,疑處有突破,敢於質疑,才有奇跡般的創新成果。

早在17世紀,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笛卡兒就提出了“普通懷疑原則”。這個原則實際上就是期待人們勇於把一切事物放在理性麵前加以審視,以辨真偽曲直,即用理性去追問一切現存事物的合理性。

專家點評

創新的懷疑精神要求人們既尊重知識,又不迷信權威;既繼承前人的成就,又努力攀登科學更高峰巒;既相信書本,又不被書本所束縛。運用質疑進行知識創新,你就能打開創新大門的鑰匙,同樣,你也會品嚐到秋天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