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姑娘,獨自進入原始森林與黑猩猩為伴,其中所遇的困難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沒有熱情、興趣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是永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而珍妮·古多爾卻做到了,所以她獲得了成功,她的名字將永載史冊因此,我們認為一個要想有所作為、有所創造發明的人,就必須具有熱情、興趣和堅強的意誌。
由此可見,艱難困苦的環境可以磨煉人的意誌,經過磨煉的意誌才會更加堅強一個人要想有所創造,有所創新,也需要在艱難的環境中磨煉自己的意誌。
人是一個開放係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無時無刻不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創新思維作為人腦的特殊機能,其思維的方式、方法、過程與結果,既受人腦生理活動狀態、人體健康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和製約,也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和製約。創新思維既要不斷地否定現實,超越現實,又離不開現實的客觀條件和環境。
一般說來,良好的物理環境是創新思維的基本前提,合適的生活環境、優美的自然環境可以使思考者精力集中,較長時間地保持注意力和思維的興奮狀態。因此說,創新思維需要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但是這種物理環境又是因人而異的。據日本1983年對821名發明家發明靈感產生的地點調查中顯示,步行中46%;乘車中鬥50;枕上52%;家中桌旁32%;辦公桌前21%;浴室18%;資料室17%;廁所11%;會議室7%;茶館及其他地方31%。可見,不同的人對創新思維的物理環境要求不盡相同,而且許多著名人物在思考時對環境的要求表現出特殊的癖好。
在創新思維的環境基礎中,還有個時間的選擇問題。生命科學研究表明,人的體力、智力和情緒都是隨時間的不同呈周期性變化的,體力的完整周期是23天,智力和情緒的周期分別是33天和28天。創新思維的最佳時期應是三者處在高潮期的交彙點處。另外,在一天中人的思維能力也不一樣,也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創新思維一般產生在人的精力最旺盛、思維最活躍的時期。
專家點評
在迎接全球日益激烈的知識信息化運作所帶來的競爭和挑戰中,人們往往會遇到各種環境的改變,新的環境往往會打亂一些原有的規律,那麼,它就要求人們營造新的秩序,探索新的規律。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有助於突破種種障礙,在創新競爭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