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全方位拓展創新思維(1 / 2)

名人導語

善於思考的大腦,就像一個熔爐,熔入粒粒辛苦,熔出顆顆黃金。從點到線、從直線到平麵、從平麵到立體,開發創新思維,需要有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哭破思維局限及障礙的精神。

這裏我們重點介紹一下從平麵思維到立體思維,那麼怎樣突破平麵思維呢?先看這樣一個例子。

有位教師給學生出了一道看似非常簡單的測試題:在一塊土地上種植四棵樹,要求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學生們在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圖形,有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感到非常奇怪的是,什麼四邊形都不行。

這時,老師給大家點破“天機”,把其中一棵樹種在山頂上!因為這樣一來,隻要讓其餘三棵樹與山頂上的那棵樹構成正四麵體(等邊錐體),就符合題意要求。

這位聰明的幾何學教師在講解四麵體即等邊錐體時,巧借“種樹”的道理啟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激發他們的立體思維,使學生加深對四麵體空間特征的理解。巧妙地應用這種創新思維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引導學生掌握這一創新思維的關鍵是,必須突破平麵思維的定式,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運用立體思維進行創新,關鍵是要善於突破點、線、麵的框框限製,從垂直、側向等多方向地拓展思維空間,讓思維的視野更加開放。

成功的發明創造者,其創新思維往往善於變單向為多向、變直線思維為曲線思維,從而以迂為直、出奇製勝,創造出妙不可言的效果。

一個食品加工商租船從外地采購了大量的蔗糖和麵粉,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強風暴雨。結果,所有的蔗糖和麵粉被淋濕了,變成糖稀和麵糊。麵對突如其來的厄運,貨主一時愁得寢食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可他一點兒也不甘心,尋思著這些糖和麵還能派上什麼用場就在這時,他看到船主在烤鐵板魷魚看著一片片魷魚在鐵板上被烤成香氣撲鼻的佳肴,他腦中突然閃現出這樣一個念頭:這些糖稀和麵糊能不能烤成一種奇特的食品呢?

船主烤完魷魚,他立刻把糖稀和麵糊的混合物放在灼熱的鐵板上,奇跡出現了:這些經過雨水浸泡而有些發酵的混合物,很快烤熟並意外地膨化開來。拿起一嚐,這個正苦於開發不出新產品的食品加工商激動地跳了起來。沒過多久,世界上多了一種酥甜可口、風味獨特而便於儲運和攜帶的新式餅幹。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電梯不夠用,打算增加一部。於是請來建築師和工程師研究如何增設新的電梯。專家們一致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每層樓打個大洞,直接安裝新電梯。方案定下來之後,兩位專家坐在酒店前廳商談工程計劃。他們的談話恰巧被一位正在掃地的清潔工聽到了。

清潔工對他們說:“每層樓都打個大洞,難免會到處塵土飛揚,弄得亂七八糟。”

工程師不屑一顧地瞥了清潔工一眼說:“那是肯定的。”

清潔工又說;“我看,動工時最好把酒店關閉些日子。”

工程師說:“那可不行,關門安裝電梯,別人還以為酒店倒閉了呢。再說,那也影響酒店效益呀。”

清潔工輕鬆地說:“我建議你們把電梯裝在樓的外麵,這樣,既方便又省事。”

工程師和建築師聽了這話,不約而同地張大嘴巴,對於清潔工的這一建議,他們完全讚同。

從此,便有了近代建築史上的偉大變革:把電梯裝在樓外。

這聽起來有點像腦筋急轉彎,卻給搞創新的內行上了生動的一課。內行往往很難跳出圈外或站在外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習慣性的受製於“行規”和邏輯思維,卻常常自縛手腳甚至鑽牛角尖,他們少了許多幻想,也就失去了很多創新的機會。

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創新發展戰略,應當是把穩步發展與出奇製勝相結合,在穩中求進的基礎上突破常規,實現跨越式發展。

比如,當今世界各地豪華飯店、星級賓館比比皆是,無論是在各國內部還是國與國之間,其生存和發展競爭都是空前激烈的。在相同的食宿環境、服務質量和信譽條件下,如何才能創造出更多、更佳的經營業績呢?

隻有勇於更新經營理念,深入開發創新思維潛能,才會有勝人一籌的創新思維和高明之舉。

智利有一家與眾不同的餐廳,除收款人與廚師外,一律使用動物服務員。顧客剛進餐廳,門前就有兩隻鸚鵡分別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向顧客問好。然後,一隻金絲猴熱情上前,為顧客脫下外套並掛在衣帽鉤上。顧客落座之後,一隻溫順的長耳犬立刻嘴叨菜單迎上來,恭請顧客點菜緊接著,兩隻身材高大、腰係圍裙的長毛猴就會把美味的飲料與食品依次送上。等到顧客用餐完畢,金絲猴還會把客人的衣帽送還,並遞上了一個銀盤,禮貌地索取餐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