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順藤摸瓜的創新方法(1 / 1)

名人導語

人總是排徊在成功與失敗之間,支配人們跨越這關鍵一步的不是運氣和命運,而是智慧和機遇。

順藤摸瓜,此喻按照某個線索查究事情。作為創新思考的方法,則指順事物相關關係之“藤”,去摸新創意之“瓜”。也就是抓住已知的線索不放,打破沙鍋問到底。

英國攝影師邁布裏奇是一個賽馬迷。

1872年的一天,他同一個很好的朋友因一個問題在賽馬場上爭論不休,最終鬧得不可開交。兩人爭論的原因是:馬在全速奔跑時,四蹄是否完全離開地麵?兩人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後來他們商量決定,用照相機將馬奔跑一段路程的情景如實地拍攝下來,然後再根據照片分析,看到底誰對誰錯。

於是,他們在賽馬場的四周架設了24台照相機,每台照相機的快門都用一條線連著,當馬將線絆斷時,照相機的快門自動按開。照片拍出來後,他們按先後順序一一列好,經過仔細觀察,最後兩人一致認定,馬在全速奔跑時,四蹄完全離開了地麵。

雖然兩人的爭論達成了一致見解,但他們並沒有就此滿足,他們意識到就此順藤摸瓜,可能還會有一種新發現。後來他們將拍下的照片等距離地鑲嵌在一個圓盤上,同時用一個圓圈作反向轉動,令兩人吃驚不已的是相片中的馬竟然真的“奔跑”起來。

不久以後,著名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得知了此事,經他進一步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放映機間世了!

邁布裏奇順藤摸瓜,使電影放映機順利誕生,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順藤摸瓜顯然運用了引申需求原理。所謂引申需求,是指由一種需求帶動而產生的另一種需求。

這種引申需求形成一種看不見的“引申需求鏈”,便是發明創造用以順藤摸瓜的“藤”。運用此招,關鍵是學會利用事物之間的“裙帶”關係和連鎖反應進行創造性思考。在具體操作時,不妨參考以下“順藤”方式。

順“消費品——工業品”之藤如果觀察一下市場需求,我們不難發現,在社會需求的成千上萬種產品中,消費品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而且其需求品種的增加,必然推動工業品的改進和創新。

比如,人們首先需要吃飯,就得發展農業產品,然後再考慮農業機械的開發。

順熱門產品之藤某個時期都會有熱門的火暴的暢銷產品縱橫市場,發明創造者以此為藤去摸新發明的創意,可收到攀龍附鳳的特效。

早些年電冰箱暢銷,於是有人便發明出能完善電冰箱使用功能和服務的產品,如電冰箱移動腳架、電冰箱保護器、電冰箱除臭滅菌器、電冰箱質量檢測儀等等,它們都在商業中獲得了成功。

順產品係列化要求之藤對產品品種的多樣化需求,常常激發人們進行係列化思考:特別是當一種產品在市場上打響之後更要抓住時機去“摸”係列化產品之“瓜”。

例如,某中草藥研究所根據中醫古籍中有關保健養身的驗方和內病外治原理,發明創造出保健藥枕後,許多消費者反映該產品效果良好,具有“不覓仙方覓睡方”的神奇療效,便抓住保健用品這根藤,開始係列化引申裂變他們開發生產的保健床褥、保健護腰、保健護膝等,都曾在全國各地行銷廠。

順社會經濟信息之藤。信息無處不在,如果將某些有價值的社會經濟文化信息當做一種需求鏈的起點,然後采用引申需求的方式去順藤摸瓜,也會有所收獲。

專家點評

順藤摸瓜,應捕捉商機,以便獨獲厚利。所以說“順藤摸瓜”的主要目的,就是沿著“某一鏈條”乘勢前進,擴大戰績,以求獲得一係列相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