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服務經濟—人類社會新的曙光 價值觀革命:五大價值誰為先?
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認為,純粹從企業發展而言,傳統工業經濟的競爭思維,已經使得全球企業的生態環境變得十分惡劣。企業與人一樣,在惡劣環境的壓迫下,也會扭曲、變形。近兩年,中國流行一個詞,叫“擰巴”,用以形容在商業競爭的殘酷和社會浮躁的影響下,人們內心掙紮與糾結的狀態。而今天,全世界絕大多數企業也呈現一種擰巴的狀態。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企業,擰巴到員工接二連三地跳樓自殺;多次名列中國富豪榜的首富黃光裕,擰巴到被判要坐14年牢;受人尊敬的豐田由於擴張衝動,擰巴到近千萬輛汽車刹車係統出現問題;生產牛奶的企業,擰巴到去超標添加三聚氰胺;製造藥品的企業因為利益誘惑,擰巴到把藥品當保健品銷售,恨不得消費者拿藥當飯吃。最荒唐的是,商學院教學案例中老師會教育學生說,一家世界級公司為了提高牙膏的銷量,便把擠牙膏的出口擴大了一些,於是每一次刷牙就會多消耗一些牙膏,然後,這家公司的牙膏銷量便增加了30%。這樣的教學會培養出怎樣的未來商業精英呢?就連那些如奢侈品品牌,也顧不上堅守了上百年貴族路線的矜持,極盡所能地把產品賣給廣大平民。
總而言之,當供應過剩、需求短缺、狼多肉少之後,企業擰巴到隻有競爭隻看利潤,還有多少企業去想什麼創造價值、承擔責任呢?人們更關注財富,關注企業規模。也許,全世界20年前還有幾十家偉大公司。而到今天之後,我真的不知道這些偉大的公司會不會也因為擰巴而不再偉大。過度競爭與生態環境惡劣,大多數企業要麼迷茫,要麼瘋狂,還有誰會關心價值與責任呢?就連媒體也難免在這種混沌中變得神智不清。國外一本有影響力的商業周刊,評選2009年亞洲商業領袖,一共三人,有兩位當之無愧。但另外一位,則是三聚氰胺超標事件中犯有重大錯誤的中國一家乳製品企業的董事長。當選理由是他帶領企業全力改變,為贏回消費者對乳製品行業的信任作出了貢獻。我覺得這讓人啼笑皆非。最多是一個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的典型罷了,怎麼能夠2008年還是罪人,而一年之後就成亞洲商業領袖了呢?媒體也瘋狂啊!
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前兩年,全球理論界、企業界開始質疑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這是一次很耐人尋味的討論。盡管這場討論直到今天,也並未獲得權威結論與共識。但這其實是給所有企業和全社會,留下了一道深刻和重大的思考題。出資人權益與股東價值最大化,一個涉及企業產權製度,一個涉及企業商業哲學。它們推動了工業經濟百年的發展,也曾經被我們深信不疑,而如今卻遇到了廣泛的挑戰。最大的挑戰源於,奉行這種企業製度與商業哲學的企業正日漸艱難。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關股東價值最大化的討論尚未結束,近兩年,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討論又在全球展開。這場討論目前還在進行中。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討論內容更多的還是圍繞著財富處理、資源保護這樣一些議題展開,還沒有進入到企業為什麼存在這種源頭性的層麵。尤其是,這種討論不能成為政府、媒體、消費者對企業的一種問罪。這種把企業和社會進步對立起來的行為是無益的。它應該成為全社會(包括企業)共同來開展的自省與自我調整,社會責任不是企業單方麵的問題。把企業家視做無良商人以達到仇富情緒的發泄,對中國而言是一種危險的倒退。
近10年時間裏,我們中國的各種機構,一直熱衷於每年搞一些諸如最有價值企業評選之類的活動。年年都會冒出幾家新的有價值企業,年年都會冒出幾個新的企業家明星,你方唱罷我登台。一些企業家不知不覺地成為娛樂大眾的人物。而競爭與浮躁,把我們壓迫到也許連真正的企業價值到底應該是什麼都沒有想清楚。但是,許許多多的企業都在喊,我們要做最有價值的企業。貝因美集團與這些企業一樣,它在自己的企業文化中明確提出貝因美的企業願景是要“打造偉大企業,追求成功人生”。並且,它認為,偉大企業應當有三大標準、五大價值。三大標準是:領導潮流、持續成長、永續經營。五大價值是:顧客價值、員工價值、合作夥伴價值、股東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和諧統一。坦白說,最初看到這樣的願景時,貝因美給人一種人小誌大的感覺。中國文化含蓄委婉,貝因美企業太小。但是,與某些企業的不同之處是,貝因美真的按照它對偉大企業的理解去行動,點點滴滴地積累。我猜想謝宏知道,貝因美在他自己作為領導人的這一輩子裏,也許都難以走向偉大。因為,就像他所理解的永續經營那條標準,企業走向偉大需要時間。但這並不妨礙他去追求偉大,至少,他可以通過自己這一代人幾十年的努力,使得貝因美集團多積累一些偉大的基因。而謝宏覺得,所謂基因其實是自己企業的商業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