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價值,到底誰更優先呢?經營活動中遇到具體事件,尤其是重大事情,企業家怎樣決策?對於企業而言,價值觀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是企業日積月累的經營實踐做出來的。貝因美始終把社會價值、客戶價值放在優先位置。正因為如此,在全行業普遍推崇“公司+農戶”這一奶源基地建設模式的時候,貝因美還是走了自己直接投資、直接管理的奶源基地建設道路。自己投資奶源基地直接的結果是財務成本大,牛奶成本高。並且由於企業投資能力問題,企業發展速度會偏慢。農戶加盟解決奶源問題,可以減少財務成本和牛奶成本的道理,謝宏心裏完全清楚,但他不敢。他害怕牛奶質量出問題。所以,他寧願選擇成本高但安全保障大的直接投資、直接管理模式。自然,這會使得至少當期公司利潤減少,股東價值不能最大化。但是,消費者安全了,消費者的價值得到優先。從通盤利益與持續發展角度而言,其實並不存在顧客價值和股東價值誰更優先的問題,更不存在對立和誰的價值更大化的問題。它們必須是和諧統一的。企業在食品安全方麵投入多一些,當期利潤減少。但是,因此獲得的消費者信任,會使得企業長期收益增大。說到底,還是一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具體事情上如何把握的問題。
同樣,在追求業務增長速度方麵,企業也麵臨價值觀問題。2009年貝因美集團銷售收入近百億元。這個結果放在商品經濟成熟的歐美國家或者日本,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但是,在需求巨大、崇尚高速發展的中國,相對於一個明星企業,這個速度就顯得慢了一些。在當今這個鼓勵競爭、充滿“快魚吃慢魚”的社會,保持一種相對合理的增長速度,是需要很大耐心和甘於寂寞的。而這樣的耐心則又要以價值觀作為基礎,否則,持續忍耐缺乏支撐力量。
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在工業經濟時代四分之三的時間裏,因為商品短缺,企業有充分的條件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但是,那個時候的企業價值觀倒反而比我們今天更加清晰與具有顧客導向性。或許是競爭遠不像今天這樣殘酷的緣故,企業可以心無旁騖地完善自己的管理,專心致力於技術進步與客戶服務,同時也獲得合理的利潤與業績增長。當人類社會進入工業經濟時代後期,當過剩經濟導致過度競爭之後,種種現象表明企業價值觀在發生錯亂。追求速度,沉迷於策略,企業似乎是因為競爭而存在的。人們對競爭的關注遠大於對顧客的關注和對價值創造的關注。勝者王侯敗者寇,商場如戰場,企業變成了鬥牛士。
企業是否應當股東價值最大化以及履行社會責任的思考與討論恰逢其時。因為過度競爭造成的企業對財富與競爭的極端性熱情,連一些偉大的公司也難免迷失。微軟公司與英特爾公司,無疑是當今世界難得的兩家偉大的企業。它們不斷地推出新的產品,推動著全世界的技術進步。但同時,它們的新產品,由於在舊的個人計算機上難以有效應用,也使得一批批的電腦不斷成為新的工業垃圾。微軟依靠技術創新,保持著它很好的利潤與公司市值,消費者也不斷掏錢分享新技術帶來的生活與工作的樂趣。
但是,怎樣衡量不斷產生的那些工業垃圾呢?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對微軟的一種苛責。我有些時候在想,貝因美耐住寂寞沒有去追求快速擴張,包括不惜影響增長速度和增加財務成本,從而避免了陷入三聚氰胺泥潭。也許謝宏隻是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顧客價值與股東價值怎樣平衡的分寸。這與謝宏所學的食品安全專業,以及他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理解緊密相關。謝宏在各種場合都會大聲疾呼,嬰童行業是“良心行業”。但是,哪個行業不是良心行業呢?而這裏的良心到底是什麼?我想還是五大價值誰更優先的問題。當需求短缺之後,企業更不應該把自己的發展,理解為與競爭對手之間的狼與狼的競爭。競爭不是企業存在的理由,利潤也不是企業存在的理由。競爭是企業存在的要求,利潤是企業存在的條件。而企業存在的基礎是為社會、為顧客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