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開國宰相李善長(2 / 3)

第二天,朱元璋召李善長問道:“郭王欲調汝赴王府任職,可否?”“善長堅決不從。”“為何?”“此人胸無壯誌,難成大器。”“如何婉言拒之?”“屆時善長自有辦法。”

過了數日,郭子興召李善長至身邊問道:“本王欲調汝至王府任參謀,即日上任。”李善長未言先涕泣有聲,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郭子興十分驚異,問道:“這是為何?”“善長無才無德,總兵參謀都難以勝任,王府參謀之職,嚇得我不知如何是好。”郭子興對男子漢動輒哭泣十分反感,覺得一位總兵的參謀,沒等打仗就如此窩囊,不調也罷。於是,連連擺手,道:“速回原處,等候調遣!”這樣,李善長又回到朱元璋手下。郭子興再也沒有提起要李善長之事。

攻占滁陽之後,朱元璋又繼續征討,拿下和州,隨後又率軍攻打雞籠山,隻留800人由李善長率領駐守和州。

朱元璋率重兵離開和州,前往雞籠山時,雞籠山元將陳野先派探馬得知紅巾軍隻有幾百人守城,便派兵來偷襲和州。和州城較小,四周修有城牆,東南邊是長江,通過江上的吊橋方可入城門。李善長用100士兵把守城門,在城牆上插滿穿兵服的稻草人,用50人準備拉弓放箭,另50人擂鼓呐喊,虛張聲勢。夜幕降臨時,李善長親率600士兵,悄悄溜出城門,於五裏外樹叢中埋伏下來。夜半子時,雞籠山的軍隊偷偷泅過江水,搭上雲梯,爬上城牆。城上守軍見敵人爬上來了,立刻拉弓放箭,將登上城牆者射死。隨後,陳野先率兵又豎起幾十架雲梯,大批士兵迅速攀登城牆。守城紅巾軍,拚命放箭;登上城牆者,即遭砍殺。這時,其餘紅巾軍立即擂鼓呐喊,有登牆逾半者,被嚇得掉下雲梯。

李善長聽到擂鼓呐喊聲,知道敵兵已來偷襲。便先命300士兵繞到敵兵之後,突然衝殺出來,殺敵無數。這時,一聲炮響,從河南岸殺出一隊元兵,約有2000多人,將紅巾軍包圍。紅巾軍兩麵受敵,形勢十分危急,便且戰且退,消失在樹叢中。這時,李善長率300士兵,從敵人援兵後又殺出,將追殺紅巾軍之元兵,殺得人仰馬翻,鬼哭狼嚎。隱藏於樹叢中之紅巾軍複又殺出,將2000餘元軍團團圍住,用長槍、大刀奮力砍殺,元兵死傷大半。陳野先率幾百人拚命逃竄,剩下攻城的元軍以為大隊紅巾軍來援,不敢戀戰,紛紛投降。這樣,李善長率800士兵擊退了3000多元軍的偷襲;用兩隊伏兵打敗了敵人援兵,殺死敵兵1000餘人,俘獲1000餘人。

朱元璋率兵攻占雞籠山後,聽探馬報告敵兵偷襲和州城,大驚失色,迅速率兵返回和州城,在距城二裏之遙,見城牆上仍是紅旗招展。走近一看,見李善長仍與士卒站在城門樓上。李善長見總兵率大隊歸來,放下吊橋,將隊伍迎進城內。

朱元璋落座,問明元兵偷襲經過,知道李善長用兩隊伏兵殺退陳野先的偷襲,大獲全勝,異常高興,道:“善長,吾之好謀士,能人也!”

朱元璋有了李善長的幫助,更加如魚得水,東征西討,無往不勝。而李善長也屢出奇謀,立下了赫赫功勳。

朱元璋收編了元巢湖水軍以後,李善長勸說他渡江攻占集慶路(今南京),以之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據地。朱元璋接受了建議,先率軍攻下采石,大軍直逼太平。李善長事先書寫好禁止軍隊擄掠的告示,攻下城池以後,馬上張貼在大街小巷,因此朱元璋的軍隊紀律嚴明,深得民心。最後朱元璋終於攻占集慶路,改稱應天,從而確定了自己的政權基礎。在奪取鎮江前,朱元璋擔心眾將不能約束部下,因此打算重重處罰以前違反軍紀者,李善長出麵極力營救才使其得免。占領鎮江以後,朱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吳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至此,李善長成為朱元璋軍中的關鍵人物。此時的朱元璋已滅掉了陳友諒,占據和州、太平、應天、鎮江、安豐、洪都(今南昌)等重要城鎮,兵馬號稱百萬之眾。如何解決百萬人馬的後勤給養問題,是擺在李善長麵前的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李善長首先抓住兩件大事:一個是糧食,一個是銀子。有了這些,隊伍就有了生命力。

因為連年戰爭,勞動力缺乏,農村糧食產量急劇下降。各地紅巾軍的供給,隻好采取強征的辦法,他們到處張貼大榜,讓鄉村百姓繳納糧草,稱為完糧。農民種的糧食被征走,生產的積極性也就低了,懶得深耕細作,糧食產量因之更加減少。軍隊征不到糧食,越發吃不飽肚皮。

明代武士複原圖李善長認為,軍隊的給養,光靠向農民征糧不是辦法,就向朱元璋建議,采取三國時曹孟德屯田的辦法,軍隊且耕且戰。不打仗時,一律開荒耕田。朱元璋認為這個建議很好,便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田使,要他專門負責興修水利,分派諸將在各處開荒種田。李善長還為其立下規章,以糧食產量的多少給予獎懲。一年後,康茂才的屯區得穀15000石。在李善長的督促下,康茂才到處屯田,倉庫裝滿了糧食,使百萬大軍有了足夠的糧草。

隊伍行軍打仗,光吃飽肚皮還不夠,還要有錢,用於支付隊伍的各項開銷。朱元璋原先的隊伍隻有兩三萬人,用打勝仗繳獲的銀兩,就足夠支付隊伍的各項費用,如今隊伍增加到百萬,就需要大批的銀兩,除了用於隊伍穿衣、兵器等花銷外,還要給將士發餉,如果沒有銀錢,軍隊也會失去戰鬥力。

為了得到大批銀兩,李善長殫精竭慮,想盡各種辦法。當時,兩淮、浙江的鹽場俱為張士誠的地麵,李善長就派人化裝成商人前去購鹽,回來銷售賺錢,又將餘糧販至沿海漁村賺取銀兩;在江州設茶運司,抽取茶稅,規定三十取一,違者重罰;在應天等城鎮,除了收取商號、酒肆、妓院的課稅外,還在三山門外等地,蓋了幾十座大房子,租給各地來往客商存貨,收取租金;還號召農民多種棉花、養蠶,織成粗布綢緞,銷售至姑蘇、杭州、廣州、北平等地,賺取銀兩;鼓勵沿海和各大湖的漁民打魚、養魚,收取稅銀;還號召百姓大量開采鐵礦煉鐵,同時也煉銅、鉛、錫等,製成毛坯,由專人統一收購販至張士誠、方國珍、陳友諒等所轄地盤,賺取銀兩。朱元璋稱王後,李善長奏請朱元璋同意,開始鑄造錢幣,為大中通寶錢,以400文為一貫,40文為一兩,4文為一錢。在應天設寶源局,凡攻占地區分設寶泉局,專管發行錢幣事宜。

朱元璋率領幾十員大將,攻占十多個城市,打下了江山。而李善長在管理這些城市、鞏固江山上,顯示了卓越的才能。他不僅為朱元璋出謀獻策,運籌帷幄,使其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而且,為其搜羅、準備了充足的給養和銀餉,使百萬大軍取得勝利有了充分的保障。

元末戰亂紛起,社會動蕩不安,飽受饑苦的流民為了口,不得不偷偷溜進城市,幹一些搶劫、盜竊的勾當。而依照元朝的法律,這些流民犯法,要株連三族。於是,往往可以看到,前麵一個犯人被五花大綁,後麵跟著十多個男女老幼,穿糖葫蘆似的被綁成一串,一並被送到刑場斬首示眾。

朱元璋一直忙於征戰,尚無暇顧及於此,所以一直沿用著元朝的酷刑峻法。李善長心中不是滋味,他找到朱元璋,道:“主公身為布衣之時,可曾為元朝所辱?”朱元璋一愣,不知道李善長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但這句話卻勾起了他對討飯、為僧時的貧苦生活的回憶,他不禁點了點頭。

“元朝刑罰,極其苛刻,一人獲罪,全家受誅。有罪者罪有應得,無罪者無辜受戮。蒙人生性剽悍,且對我漢人視若敝屣,任意宰割。如今主公稱王,獨霸一方,當以民心為重。否則,天亦不助也。”

朱元璋聽了個一頭霧水,問:“百室意欲何為?”

“主公聖明。善長欲修我漢人之法,以斥元之亂綱,慰天下蒼生。孔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而無罪而殺謂之暴。主公若允請除此刑法,則民心所歸,天下不久即定於主公之手矣!”

“百室所言甚善,即命你同中丞劉基(字伯溫)裁定律令,頒示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