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風水與地理學(2 / 3)

財數量等準驗極高,餘則不準。以上均為配合本人命局為準驗,離開命局則無效。

一、奇門擇時:生態環境地理學中,擇時是極為重要一環。地理地氣能否生扶命局,

關鍵在於天星擇時這一步。我國生態環境地理學擇時方法很多:有用天乙貴人的,有用太陽過宮之法,有用二十八宿的,有專用黃黑道的,有六壬的,有四柱的。但根據祖上秘訣,並經實踐驗證,我認為用奇門與紫白合推的方法較其也任何方法準確有效。

緣何要用奇門之法呢?因奇門之學與理氣之法與太乙之數同出於河洛之理數,可謂三

位一體,不可分割。奇門又為方位之學,理氣又為地理之用,二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互為體用、缺一不可。

奇門擇時有如下五條規則:

1.坐山不能空亡;例如子山午向,子方不可旬空之數,空則無主星倚人而立。

2.白虎、玄武、螣蛇等凶星不能到坐山;此三星如到山將產生血光、破財、官非牢獄

等事。

3.陰宅、死人不能克活人(即地盤不能克天盤),活人不能克死人(即天盤不可克地

盤)。陽宅地不可克主人。克則有災。

4.白虎、螣蛇、玄武不能克坐山;三星如克,坐山凶禍立現。

5.時幹宮不能克日幹宮。時為地,日為人;時為他,日為己。如其相克,主夫妻反目,

家敗人散。

以上五條原則是奇門擇時在陰陽二宅中的基本要素,如有違背災禍立現。之所以先人將奇門擇時歸為生態環境地理學之中,實此為吉凶禍福之樞紐、生殺之權柄也。

巒頭之學,理氣之本,龍穴有死生,理氣有陰陽,龍之大小,以幹辨,龍之貴賤以格論。有萬千裏之幹,收萬千裏之形勝,看其成垣關鎖,局麵寬圓。山歸成龍,水歸成穴。點穴須求三靜一動,凶星無夾雜,隻要有胎有化,吉曜縱然雄聳,亦要有精有神,此巒頭之大體也。《理氣章正訣》雲:"地無精氣,以星光為精氣,地無吉凶,以星辰為吉凶。"山川改色,七政有常有變,認氣須要百死一生。此乃鬥樞九星之用,造物固有時,地運之遠近,以理氣斷之,此乃理氣之用也。客星即歲運天星,司太歲月建之權,操生旺死絕之柄,臨方到向,吉凶判然。衰旺由是而定,死生由是而存。奇門定時,擇天星與理氣同氣連體不可分割,理氣應驗在於擇時,擇時不佳,地運不發,故生態環境地理學中擇時之法,應以奇門為重。巒頭、理氣、客星、奇門擇時等四位一體,同為一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了生態環境地理學完整體係。如若支解,實為褻瀆生態環境地理學之學,望有識者證之。此生態環境地理學之概論也。

風水中的土質

質地柔軟、砂石夾雜,或是太幹燥、太濕潤的土地,都不適合建造房子。土地的性質就叫做地質。

地盤的性質如果是柔軟的,則在發生地震時,會造成附近的土地都發生大搖晃,建在其上方的房子,在激烈震動下,不是牆壁斷裂,就是整間房子倒塌。堅固土地的震動周期較短,所以隻要在其上方興建防震性較強的房子,就很安全了。

建築房屋時,最好能先將柔軟的表土鏟除,然後直接將房子蓋在堅固的地盤上。不過,表土的厚度各地不同,如果厚度超過全麵鏟除的限度,則地椿一定要打入地盤中,以確保建築物的安全性,如果地椿仍無法深入地盤,則建築物在搭建時,一定要考慮使用何種方法,以使建築物達到最堅固的境界。譬如:使用耐震性較強的建材,或是盡量增加柱子與柱子的交叉處,至於二層樓的住宅,第一層樓一定要建造得較堅固些。

按照顆粒的大小,可將土質分為粘土、淤泥、砂三種。有人說粘土的顆粒都是很小,這種就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粘土中一定會含有少量的砂與沉泥,隻是它的顆粒大致上看來都是微小的。

這三種土質中,由於淤泥與粘土極為相近,所以常有人把它們歸為一類,隻分為粘質土與砂質土。這兩種土質的最大不同,就在於通水與不通水。砂質土的排水性極佳,而粘質土則恰好相反,水流入粘質土常常就停滯不動。

現在就把砂地與粘土地的特征,做一個簡單的比較。砂地有三個特征:①很容易幹燥;②很容易被風所移動,所以砂地常可以看見塵土飛場;③對於寒暖有很強烈的反應。

粘土地的特征則剛好與砂地相反:①一旦含有水分就不容易幹燥,所以濕氣很重;②不會起灰塵;③熱容量很小,所以不易受寒暑溫度的影響。

這兩種土質的土地都各有優缺點,所以正如宅相中所說的,如果僅僅是砂質土或粘質土所構成的地地,都不是理想的土地,最好是能兩者並用。譬如表土的土質不好時,可以摻入良質泥土,以彌補缺點。

風水學上有說,看陽宅地質,必先看土質。

簡單的說,土地的品質就是地質或土質。土質的好壞決定植物成長,同樣,土質也對地上萬物有約束力,人同樣也不能避免。一方土地養一方人,什麼樣的土地就會對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所以大凡窮凶惡極之徒,必出自窮山惡水;而地靈則必出人傑。

判斷土質的好壞,會對宅居風水有巨大的影響。

一、吉:

堅硬而有自然光澤,濕潤:此類土質之地,家宅可繁榮昌盛。

不鬆馳,濕潤:此地宜人居住,人氣宅氣旺盛。

濕潤,結實:最富有生氣的土地,必出貴人,壽年如山。

藍黑色有光澤:會招福氣與繁榮。

二、凶:

寸草不生:大凶之地,生機全無,有絕後之憂。

藍黑色棕黑色而且不濕潤:凶地,不宜人居住,貧苦一生。

沙地,土質鬆弛,不濕潤:疾病叢生,人財衰敗。

石礫多而土壤少:凶地,無生機無活力,不利於家道繁榮。

風水中的風

風水學中的“風水”二字表明風和水一直是選擇吉地的兩個最重要的條件。《葬書》認為陰陽二氣運行地下則為生氣,噴發出去,則為風,風和生氣是同種物質(陰陽二氣)的兩種不同存在狀態。因此,當生氣露出地麵,升入空中,就變為風,如果風被吹散蕩盡,就會無法利用,故為了將生氣聚止於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氣蕩散。不管怎樣,隻有環繞吉地的層層山巒才能遮住風。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為群山所環抱的盆地的原因。所以從理論上講,若有風很易吹進吉地,該地就不值得用了。

《地理八十八向真訣》將風分為八種,並注釋如下:

(1)前有凹風是明堂傾斜的標誌,不僅是沒有案山就是案山帶凶,並且不能聚止生氣。因此,此風不吉,主貧窮潦倒,子嗣無繼。

(2)後有凹風表明無主山。此風不吉,主貧困,短命,人丁不旺。

(3)左有凹風是青龍軟弱(低矮)不振的標誌,為凶,這樣就會喪夫寡居。

(4)右有凹風表明白虎斷續不連,凶,這樣就會子嗣無繼。

(5)兩眉凹風是指從主山和青龍山以及主山與白虎山交彙處吹來之風。凶,這樣就會傷家主和子嗣無繼。

(6)兩足凹風指來自青龍和白虎部尾之風(足指青龍、白虎兩抱山的尾部)。大凶,主傾家蕩產,滿門滅絕。如果這些風吹自艮方(東北方)則凶極無比。

如上所論,這八種風均不吉利。八方風簡稱八風。八風指來自八個方位之風。風水中沒有凸風,隻有凹風,之所以稱凹風是因為隻有當山中有溝穀存在時,風才能由此吹進群山環抱的吉地。如果吉地為連綿不斷的重山疊嶺所層層環繞,密如完城,那麼當風吹來時,就會越此而過,不會吹進吉地。因此,吉地中的風反映了環繞吉地的山巒的質量。現在可知,盡管《葬書》並未將“山”定為最重要因素,但它仍然是風水中最重要的因素,比風更加受到重視。

至於吉地中風的性質,風水學確信風水穴處不應有任何方向的來風。但不管怎樣,在一些特別實例中,具有多方來風的地方也會很吉利。

按陰陽概念,風還可分為下述兩種類別。若風從頂往下吹則稱之為陽風;反之若從山穀向上吹則稱之為陰風。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分類法。

總之,可以這麼說,精明的風水師非常重視風的作用,但對它是通過為藏風所必需的山來間接加以強調的,環繞吉祥地的山的重要性同時反映了風水的重要性。

風與氣是相互聯係的。中國古代,認為“氣”是萬物內在的,流動的本質的體現。對“氣”的陰、陽表現了分類。另外物體還有金銀之氣、珠寶之氣、人氣、精氣、劍氣、唇氣……的不同。

“氣”和“形”的關係如何呢?中國古代科學家認為:氣是無形的,形體是有實質的。形體是由氣形成的,氣則寄居於形體中;氣由天降臨大地,而大地的功德,就是接載著下臨的氣。

氣屬陽,地屬陰,兩者互為依靠,互相衝激,有衝激且要勢力平等,無人被克製,才能各得其所,永遠保持福壽康寧。如果陰陽互相克製,禍害休咎就會接踵而來。

星宿帶動天的氣,山川帶動地的氣,萬物依賴天地的氣才能生存。因此天地的氣,因形體而止,留而不去,與萬物合而為一。萬物變化生存皆因有氣可納,因而形氣合一。人死後魂魄因和天地氣脈相感應而合一,福德亦應之而來,故此人要和天地之氣混為一體,才可以得到福澤,這就是造化的機緣。

宇宙在混沌未開時,是無極(後化成太極)的世界,空無萬物。混沌初開時,太極生兩儀化四象,四象變八卦,八卦而變成六十四卦,於是產生了萬事萬物。理氣是寄托在氣象之中,而形體的凝聚產生氣象。日月星辰的剛陽之氣向上騰升,山川草木陰柔之氣向下凝集。陽氣因太極而昌旺,陰氣因太極而成就。太極在陽德中是形象,在陰德中是方位,地有四種形勢。氣從八方而流動,地因氣的流動而成形。氣在大地積聚造化萬物,因形止而氣蓄;萬物得以生生不息。

陽氣從風而行,乘勢四散;陰氣從水而行,因受到山的限製而停止。人用五行的形態萬物的形象;用八卦的興旺斷方位的吉凶;用六十甲子的紀年批命運;以八個方位的氣之背合,審查氣數;以六十甲子的虛盈,推定歲運吉凶,用六氣的新陳代謝審查時令,人類依此順應大地五德,循環不息。聖人製禮作樂,定人倫法紀,建立人道。智者知道人道因大自然的陰陽變化而來,故卜地葬親,是為了慎終追遠,而後人因大自然而得到福蔭。因此人道以大自然為始為終的宏大道理,就是造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