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恩愛夫妻為何鬧離婚(2 / 2)

一位先生,小時候因為尿床,會在半夜裏被脾氣暴躁的母親,從被窩裏提出來趕到院子裏。年幼的他自然無力反抗,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成年以後,他對遇見的女人總會莫名其妙的心生怨恨。顯然,表達對母親的怨恨的需求,是他生命裏的“未完成事件”,導致他把怨恨表達在出現在他周圍的女性身上。

一位女子,對通常意義的好男子沒有什麼興趣,卻喜歡有暴力傾向男人。原來,她有一個暴烈的老爸,她挨過老爸的訓斥、暴打和嚴格的管教。她的心底,一方麵對老爸有憤怒,另一方麵又有過強烈的渴望,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老爸的暴力傾向,讓他能對自己好一些。然而,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想改變父母,這樣的願望怎能實現?於是,這個沒有實現的願望深埋在心底,成了一個未完成事件,讓她成年後繼續願意接近那些暴力的男子,繼續著她的改變男人暴力傾向的願望。

一位老人,幾十年裏一直在尋找初戀女友,最後在媒體的幫助下終於如願。原來,當初老人和初戀女友,因為組織的反對而未能結婚。分手後,兩人失去了聯係。這,成了老人心理上的一個重大的未完成事件,成了心理上非常重要的不完整的心理圖形。於是,促使老人付出很多努力,來完成它,來實現它。

一位女士,當年她愛上了男人A,但父母給她介紹了男人B,她是個乖乖女,就嫁給了B。但是,對A的沒有實現的情感,卻成了她心中一個未完成事件。幾年後,她偶然遇到了A,瘋狂地和A陷到了一起。但A已結婚生子,並不想瓦解自己的家庭。她有很強的道德感,帶著點“聖人感”離開了A的生活。

你看,“未完成事件”,就是這樣成了支配生命的一種驅動力,驅動人去追求完整的心理圖形。這其實是意誌力的體現,是渴望自己的意誌能得以展現並獲得勝利。

朱良的心結就是這樣:由於包辦婚姻,讓自己對自由戀愛的向往,成了自己沒有體驗到的一種情感,成了自己沒有經曆的一件事情,成了自己戀愛情感史上的一個未完成事件。因此,潛意識裏總要試圖在心理上獲得補償,獲得一個完整的心理圖形,完成個人戀愛情感史上的那段未完成事件。

這就是朱良的心結,這就是促使朱良甚至不惜以離婚為代價,也想尋找機會來獲得心理補償的那個未完成事件。

心靈跨越:化解未完成事件的心結

現在的問題是,朱良應該怎麼辦?離婚,當然不是理性的出路。那麼,朱良化解心結的出路在哪裏?

第一條出路叫做認知調節。

人們對未完成事件,往往采取壓抑和遺忘的策略,就會對此視而不見,於是就會遷移到並糾結於現實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上。於是讓問題反而更麻煩。所以,當事人要重新認識自己的問題,看清自己心理上的未完成事件的實質。一般說來,看清未完成事件的實質,就會從潛意識層麵上升到意識層麵,也就能夠比較恰當而理性地,麵對自己的現實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了。

心理谘詢的探究過程,就是為了引導當事人看清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從而實現認知方麵的心理調節。經過心理谘詢,朱良逐步看清了自己的未完成事件這個心結,不再把妻子當成包辦婚姻那種“類型”的女人的象征和代表,從而比較好的開始接納了妻子這個具體的女人了。

第二條出路叫做行為調節。

一個可行的行為調節對策是戀愛補課。所謂戀愛補課,就是借助角色扮演的方法,夫妻雙雙找一個適當的時間,扮演談情說愛的男女,進入角色地演一出“婚後戀愛戲”,比如求婚,比如定情,比如戀愛中人種種的戀愛行為,來親曆一番自由戀愛的種種心理體驗,把未完成事件變成完成事件,形成完整的心理圖形,獲得心理補償。這樣,也有助於從內心體驗到妻子就是自由戀愛中自己愛上的女人。

一個可行的行為調節對策是嚐試離婚。如果還不行,可以來一段試離婚。所謂試離婚,就是夫妻麵臨離婚問題的時候,雙方共同協商,先過一段“離婚”的日子,但不辦理離婚手續,也就是生活上“離婚”,法律上暫不離婚,經過一段的時間後,再決定是否離婚。這是一種自救婚姻的策略,讓徘徊在離婚邊緣的夫妻進行離婚“彩排”,這樣更有利於雙方做出成熟負責的選擇。不言而喻,類似朱良夫妻這樣的情況,試離婚的過程,給雙方創造了重新戀愛的機會,讓當事人體驗到自由戀愛的感覺,實現潛在的心理願望,化解未完成事件的心結,形成完整的心理圖形。

由於朱良在認知調節的基礎上,已經開始接納妻子了,於是,兩個人都表示願意回去嚐試,以戀愛補課的方式,進一步進行行為調節。不久,有好消息傳來,朱良的心結逐步化解了,他們的婚姻之舟繼續遠航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