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語言表達很重要——措辭清晰準確的話別人最愛聽(1)(1 / 3)

語言表達是口才藝術的核心和靈魂,善於表達的人,能惜言如金卻又能恰到妙處;亦能口若懸河使聽者如癡如醉,語言的魅力在準確而又巧妙的表達中得到升華,這樣的說話方式別人最愛聽。

1.提問有講究,措詞要準確清晰

人與人之間的交談離不開提問,恰當的提問不僅能讓你獲得信息和知識,同時還可以幫助你了解對方的需要和追求,從而達到與別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互助,促進事業的成功。

提問幾乎人人都會,但事實上提問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恰當合適的提問方式能夠收到別人良好的回應,反之則有可能遭到別人的拒絕,那麼用什麼樣的語言提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1)注意因人而異

俗話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同樣,提問也應見什麼人發什麼問。這是因為:

首先,人有男女老幼之分,該由老人回答的問題,向年輕人提出就不合適,該向男性提出的問題,也不能叫女性來回答。如果對一位正感年華已逝的女士提出一個看似很平常的問題:“您今年多大年齡?”盡管你毫無惡意,也定會惹得她惱怒不已。

其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性格色彩。有人性格外向、性情直率,對任何問題幾乎都能談笑風生,暢所欲言;有人寡言好思,情緒不外露,態度比較嚴肅;也有人訥於言辭,孤僻自卑,對任何問題都很敏感,甚至有點神經質。對性格外向的人,盡管什麼問題都可以提,但必須注意問得明白,不要把問題提得不著邊際,否則很容易使談話“走題”;對寡言好思的人,要開門見山,簡捷明了,提問要富有邏輯性,盡量提那種“連鎖式”問題。比如:“你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呢?”等等。這樣可以促使他源源不斷、步步深入地談下去;對那種敏感而又訥於言辭的人,要善於引導,不宜一開始就提冗長、棘手的問題,通常以他喜歡的話題,由淺入深據實發問,啟發他把心裏話說出來,但必須注意,決不能向他提出令人發窘的問題。

再次,人的知識水平和所處的社會環境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必須仔細觀察、了解對方身份,把問題提得得體,不唐突、莽撞。如果你跑去問一名並不熟悉烹飪技術的宇航飛行員,應該如何烹製才能使做出的菜美味可口?就肯定不會如願以償。所以提出的問題必須根據對方的知識水平、職業情況及社會地位等進行合理分配,該問甲的不要問乙,該問乙的不要問丙。

(2)要掌握最佳時機

提問並不像逛大街那樣隨時都可進行,有些問題時機掌握得好,發問的效果才會更佳。有兩個過去很要好的朋友都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相遇了,互相詢問:“你們單位待遇怎樣?你工資多高?談戀愛了嗎?”顯得既親熱自然,又在情理當中。但是,如果一位姑娘經人介紹與一位從未見過麵的小夥子談戀愛,公園門口兩人準時赴約了,沉默了一會兒,姑娘抬起頭來問:“你談過戀愛嗎?工作輕鬆嗎?工資多少?”其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3)問題提得具體

那種大而泛的問題,往往叫對方摸不著頭腦,因而也就不可能回答好。相反,問題具體了,反而可以引導對方的思路,從而得到滿意的回答。

(4)講究邏輯順序

如果你要就某一專題性問題去請教別人,則必須按事物的規律,先從最表麵、最易回答的問題問起,或者先從對方熟悉的事問起,口子開得小些,然後逐漸由小到大,由表及裏,由易到難提出問題,並注意前後問題間的邏輯性。這樣才有助於問題的逐步深入,並便於對方回答,不至於一開口便為難卡殼。同時,也有助於自己理解對方的談話,便於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

(5)保持靈活態度

發問不僅僅是口才的問題,還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問題。提出一個問題後,你要仔細聆聽對方的談話,並注意觀察對方談話中的一切細節,積極開動腦筋,去發現新的問題,新的疑點,並立即抓住,追問下去,弄個水落石出。此外,你還要注意對方回答問題的態度,一旦發現他避開某些東西,你可以打斷他的話,試探他的反應,也可以用眼睛帶著雙關的意義盯住他,持續一段時間,直到使他變得不安為止。這時,他往往會在無意中脫口說出你最希望得到的東西。

(6)措辭要得體

為了表達明確,避免造成麻煩和誤解,提問時仔細選詞擇句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須要尋求最佳的表達方式。諸如“你有什麼理由可說?”這類問題,很容易引起對方的不快,但如果換一種措辭:“你對此事有何感想?”就可以使談話繼續下去。

(7)語氣和語調親切自然

必須時刻記住:對任何人提任何問題都要努力製造一種親切友好、輕鬆自然的氣氛,絕對不可以用生硬的或審訊性的語氣和語調。否則,不但容易影響對方的情緒,還會破壞雙方之間的關係,導致提問的失敗。

掌握好了提問的種種技巧,便能方便地與人溝通和交流,也能為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並能為你的事業注入一些活力。

2.說話要講藝術,不要口不擇言

漢語的魅力在於一字之差,可能意義剛好相反,語調的輕微變化可能造成多種解讀。所以說話提問時一定要經過仔細的考慮,如果口不擇言,那麼極有可能鬧出笑話,造成尷尬和誤會,以至難於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