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戀愛的雙方會造成誤會?粗心的小麗固然有一定的責任,但是當事人雙方交談不明確恐怕是主要原因。在電話中,雙方都以為自己話中的“禮物”非常明確,所以,都沒有說出來,結果鬧出了笑話。
社會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所聚集成的,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工作性質也不一樣。在這眾人聚集的工作場所裏,總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誤解和誤會,甚至是摸不著頭緒的糾紛。
所以,必須具備一套化解誤會的說話術。這裏首先談談造成誤解的幾種原因:
(1)言詞不足。有的人不管是在表達信息,這是在說明某些事情時,常常在言詞上有所缺失,結果弄得隻有自己明白,別人一點也搞不清真相,這種人就是缺乏“讓對方明白”的意識,以致容易招來對方的誤解。比如,二戰時英軍有一個團買了一頭驢子作為吉祥物。不幸的是,沒有幾天驢子就死了。由於團長出差在外,於是副團長便打了個電報給團長:“驢子不幸逝世。再買一頭。還是等你回來?”如果改成“驢子不幸逝世。再買一頭驢,還是等你回來再買?”就不會鬧笑話了。
(2)過分小心。有的人不管什麼事,都顧慮過多,從不發表意見。因此,個人的存在感相當薄弱,變成容易受人誤會的對象。
這樣的人總希望對方不必聽太多說明就能明白,缺乏積極表達自己意見的魄力。對於這種類型的人而言,含蓄並不是美德,這一點要深刻反省。
(3)自以為是。這一種人是頭腦聰明,任何事都能辦得妥當,但是卻經常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即使著手一件新工作,也從不和別人照會一聲,隻管自作主張地幹活。這麼一來,即使自己把工作圓滿完成,上級及周圍的人也不會表示歡迎。
(4)外觀的印象不好。人對視覺上的感受印象最深刻。雖然大家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實際上雙眼所見的形象,往往成為評判個人的標準,這個印象可能是造成誤解的原因。如果讓周圍的人有了不好的印象,且造成誤解,若不早點解決,恐怕不好收拾。
那麼,怎樣才能盡量使自己的話不被別人誤解呢?
(1)不要隨意省略主語。從現代語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語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語的。但這必須是在交談雙方都明白的基礎上,否則隨意省略主語,容易造成誤解。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個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貨員拿了一頂給他,他試了試說:
“大,大。”
售貨員一連給他換了四五種型號的帽子,他嘟嚷著:
“大,大。”
售貨員仔細一看,生氣了:
“分明是小,你為什麼還說大?”
這青年結結巴巴地說:
“頭,頭,我說的是頭大。”
售貨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邊的顧客“撲哧”一聲笑了。造成這種狼狽結局的原因就是這位年輕人省略了他陳述的主語:“頭”。
(2)要注意同音詞的使用。同音詞就是語音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在口語表達中脫離了字形,所以同音詞用得不當,就很容易產生誤解。如“期終考試”就容易誤解為“期中考試”,所以在這,不如把“期終”改為“期末”,就不會造成誤解。
(3)少用文言詞和方言詞。在與人交談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詞,文言的過多使用,容易造成對方的誤解,不利於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達。有這樣一件事:有個小夥子,年過三十仍沒娶妻,他母親非常著急。後來別人給他介紹了一位姑娘,幾天後,他寫信告訴母親:“女方爽約”。母親非常高興,認為約會是爽快的,逢人就講兒子有對象了。一年後,母親要求見見姑娘,兒子才把“爽約”解釋清楚。母親連連責怪兒子話沒說清楚,耽誤了時間,小夥子也後悔莫及。如果小夥子當初把“爽”字改為“失”字,或許早就有妻室了。
(4)說話時要注意適當的停頓。書麵語要借助標點把句子斷開,以便使內容更加具體、準確。在口語中我們常常借助的是停頓,有效地運用停頓可以使你的話明白、動聽,減少誤解有些人說起話來像開機關槍,特別是在激動的時候就不注意停頓了。有一次下班途中,一位青年遇到一群剛看完電視球賽的學生,就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