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謊言有時很必要——善意的謊言別人最愛聽(2)(1 / 3)

生活中,無效回答用得較多的詞兒是“沒什麼”和“不清楚”。

“喂,聽說你們經理交桃花運啦?”

“不清楚呀。”——好事者無可奈何。

無效回答的方法和策略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守勢的(消極的)含混回答。

二、積極的答非所問。我國一位涉外工作者到澳大利亞工作時,一澳大利亞人問他:“你愛澳大利亞嗎?”這位同誌覺得答“愛”與“不愛”都不合適,於是答道:“澳大利亞的袋鼠挺可愛。”這類答複一般用於那些不便於具體肯定與否定的問題。

三、歪答有些荒唐和強人所難的問題,不必硬著頭皮去找正確答案,幹脆將“錯”就“錯”,或者偷換概念,歪打正著,這樣倒會取得好的效果。據說,一外國人問中國有多少廁所,答:“兩個,一個是男廁所,一個是女廁所。”——既然你的提問違反常情,讓人難堪,我何不也讓你哭笑不得?

四、消極地回避。直接說出對方不得不承認的避答理由,使雙方均不難堪。一次,一位外國記者在中央美術館和大家談“女模特兒具有為藝術獻身精神”的話題時,問其中的一位女畫家:“假如讓你當人體模特兒,你願意嗎?”公開說“願意”吧,對一個青年女性非易事;說“不願意”吧,又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於是,這個聰明的女畫家說:“這是我的私事,不在采訪之列吧?”解脫了窘境,且自然而有道理。

五、誘導對方自我否定。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一位朋友問他在加勒比海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小聲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朋友脫口而出:“能”。羅斯福接過來道:“我也能”。顯然,羅斯福巧妙地設計了圈套,誘導對方說出自己不想回答的原因,而表麵上又是在回答。

無效回答看起來讓人莫名其妙,摸不著頭腦,但實際上是一種高超的回避核心問題的謊言,這種謊言的高明之處在可對方明知是你在撒謊,卻又找不到任何證據和理由而無可奈和。

5.提問銷售法,用“假設”做成交易

假設和謊言有時隻有一步之遙,用好假設法,即使別人知道你的“謊”之所在,隻要你是善意的,別人也不會去責怪你。

美國推銷專家貝格曾經用這一方法獲得過巨大的成功。

一天,貝格遇到一次難得的大買賣。一位朋友告訴他,紐約的一位製造商正為人壽險詢價,金額高達25萬美元,另外還有10個大公司的總裁打算買人壽保險。他問法蘭克是否有興趣前往一試。法蘭克當然願意了,立即請他提供一次會麵的機會。幾天之後,朋友打電話過來,說他已為法蘭克安排妥當,時間定在次日上午10:45。接下來,法蘭克開始琢磨自己該做什麼。他決定準備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要讓購買者明白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麼。法蘭克冥思苦想,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弄出了14個問題。他把這些問題按邏輯順序排列起來,弄成一個係列。

次日早晨,他乘火車前往紐約。一路上,對這14個問題翻過來,調過去,琢磨個透徹。車到紐約,他已激動得快飛起來。他信心充足,決定冒個險。他給紐約最大的一家體檢中心打了個電話,請他們為即將會麵的、尊貴的客戶安排一次體檢,時間定在11:30。

終於到了向往已久的辦公室。秘書小姐打開門,向她的老總通報:“博斯先生,貝格先生從費城前來求見您,他與您約好的時間是10:45。”

博斯先生說:“是的,讓他進來。”

於是,法蘭克開始了與博斯先生的談話。

“博斯先生,您好!”

“你好,貝格先生,請坐。不過我想你是在浪費時間。”

“這怎麼說?”

博斯指了指桌子上放的一堆文件說:

“我已將有關人壽險的計劃送給了紐約所有的大保險公司。這些公司中有三個是我的朋友開的。有一位與我是莫逆之交,我每周六、周日和他一起打高爾夫球,這人經營著紐約人壽保險公司,業績相當不錯。”

“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能比得上那家公司。”

事實就是這樣,如果你非要向我推銷人壽保險,你可以以我46歲的年齡、25萬金額做一個周密的方案,然後寄給我。幾個星期後,我會將你的方案與已有的幾個方案進行比較。倘若你的方案又好又便宜,我就讓你做成這筆生意。不過,我認為你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同時也浪費我的時間。”

“博斯先生,如果您是我的親兄弟,我必然坦誠相告。我幹保險這一行也有多年了,如果您是我的親兄弟,我就真心地奉勸您趕緊把那些所謂方案的破玩意兒扔到廢紙簍裏去。”

“此話怎講?”

“首先,您要想自己解釋那些方案,您就得讓自己成為一名保險統計員,而這要花費您7年的時間。而且,世事無常。今天您選擇的是一家價格低廉的保險公司,但5年之後它可能成為價格最高的一家公司。當然,供您今天選擇的都是些世界一流的公司,您把這些公司的方案放在桌子上,閉著眼睛隨便拿一份,價格好像都很低廉。這與您花上幾周的時間精挑細選的結果幾乎完全相同。您為什麼浪費自己的時間呢?我願意幫助您盡快作出選擇。為此,請您允許我向您提一些問題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