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幽默是瓶“調味劑”——幽默詼諧的話別人最愛聽(1)(1 / 3)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讓生活中增添笑聲和樂趣,幽默詼諧的語言少不了。

一個善於運用幽默詼諧語言的人,能用他給別人帶來的笑聲,為自己贏得友誼、愛情和事業的豐收。

如果語言藝術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那麼幽默口才則是語言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幽默的語言別人永遠最愛聽。

1.幽默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調味劑

在交談中,適當地使用幽默的語言,可以打破僵局,可以回敬對方不禮貌的言辭,也可以使嚴肅緊張的氣氛頓時變得輕鬆活潑起來,甚至可以緩和或解決矛盾。

幽默的語言人人愛聽,掌握適當的幽默技巧是必須的,下麵幾點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對你提高幽默水平將有所幫助。

(1)正話反說

所謂正話反說,就是把話反過來說,使之形成明顯的反差。其最主要的方法是“貶義褒用”。例如:在四十年代,人們多使用牙粉刷牙,牙粉是用袋裝的。當時,有個相聲演員說相聲形容牙粉價格很高時說:“才兩元錢一袋。”捧哏的問他:“這麼便宜,是什麼袋裝的?”這位相聲演員說:“牙粉袋!”觀眾捧腹大笑。

除了“貶義褒用”外,也有用“褒義貶用”的。如把怕老婆的男人說成是“模範丈夫”等。

(2)妙用笑話

適當地講些笑語,可以使語言充滿幽默感,從而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例如:在一次家庭宴會上,有兩人因瑣碎小事爭吵起來,這時,主人借題發揮,講了一個笑話——

“古時候,某君去朋友家赴宴,朋友招待不周,僅給他喝了幾滴米酒。臨走時,他懇求主人在左右兩邊腮幫子上各打一記耳光。主人不解其意。他說:為的是讓我老婆看見人兩頰通紅,以為我吃飽喝足了……”

聽了這則笑話,剛才正在爭吵的兩人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緊張的氣氛一掃而光。

(3)適度誇張

運用誇張的方去來表現幽默,效果也非常鮮明。有這樣一則故事:

房客對店主說:“昨晚我睡不著,太冷了,窗上有洞,房間裏隻有一點光,我就睡不著。”店主奇怪地說:“那你為什麼不把蠟燭吹滅呢?”房客說:“吹不滅的,因為那球型的火焰結了冰了。”

在這個故事中,房客運用誇張式的幽默語言,既巧妙地批評了旅店太冷,又避免了與店主正麵發生衝突。

(4)詞語別解

故意歪曲詞語的本意,進行特殊含義的解釋,也是表現幽默的一種方法。例如:

美國的比爾斯曾編撰了一部《魔鬼詞典》。在這部詞典裏,給政治下的定義是——“政治是為私人謀取利益而從事的公務活動”;給外交下的定義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而撒謊的一種藝術”;給和平下的定義是——“兩次戰爭之間互相欺詐的階段。”

他在這裏用的就是詞語別解的方法,表麵看似荒唐,細品卻意味深長,不禁使人啞然失笑。

(5)自我解嘲

有的時候,自我解嘲也能造成一種幽默的氣氛。比如,在別人請你唱歌時,而你又不善歌唱,便說一句:“我五音不全,唱起來怕把你們嚇跑了。”再如,有人見你在那裏唱歌跳舞,說你生活很充實,業餘娛樂不錯時,你便說:“我這是叫化子過年——窮歡樂。”所以這樣的自我解嘲,也是幽默的表現。

(6)巧用諧音

借助同音字的諧音關係,也可用來表現幽默。例如:

清朝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李某,胸無點墨而熱衷功名,一心想借科舉弄個一官半職。一次,在考場上打開試卷,誰知竟有一多半字不認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眼看交卷時間就要到了,他靈機一動,在試卷上寫道:“我乃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這最後一個字本意想寫“戚”,因不會寫,以“妻”字代替。當主考官批閱這份試卷,讀到“我乃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時,不禁拈須微笑,提筆在試卷上批道:“所以本官不敢娶(取)你。”

這裏,所運用的就是諧音法,借助同音字(戚—妻)的諧音關係,語帶雙關,明言此(不敢娶你)暗言彼(學問淺薄,不能取你),既幽默風趣,又一針見血。

當然,語言幽默的方法還有許多,上麵列舉的隻是幾種常用的方法。在實際運用時,應因人、因時、因情、因境而異,方能不落俗套,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幽默是生活中的“調味劑”,隻有幽默的人才會真正懂得生活的滋味,幽默的語言別人最愛聽。

2.幽默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幽默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不能缺少的,它能使陌生的變成熟悉的,能給好的關係錦上添花,更能使尷尬的關係變得煙消雲散,洽如當初。

在一次朋友之間的聚餐上,眾人因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頗有互不罷休的態勢,主人思來想去,提了一個十分意外的問題:“諸位,剛才是一道什麼菜?大概是雞!”“是的。”一位客人回答。“一定是公雞!”這人一本正經地說,“原來是雞在作祟,難怪大家要鬥起來。”說完他舉起酒杯:“來點滅火劑吧,諸位!”一場餐桌上的征戰頃刻間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