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幽默是瓶“調味劑”——幽默詼諧的話別人最愛聽(2)(2 / 2)

妻子無可奈何地收拾東西,最後提著一隻旅行袋,把一隻空麻包往丈夫身上一扔:“你鑽進去。”

“幹什麼?”丈夫吃了一驚。

“你也屬於我,我也要把你帶走。”

如此一說,不僅夫妻和好如初,感情也愈加甜蜜了。

6.擺脫窘境,“幽”它一“默”又何妨

生活之中不可能永遠笑顏常開,遇到讓人窘迫和尷尬的事是經常會發生的,這時如果能巧用幽默來打一下圓場,不但讓彼此窘迫和尷尬的事傾刻煙消雲散,而且別人也會對你的機智和幽默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輛公共汽車上,由於急刹車,車廂裏的一個青年小夥子人猝不及防,撞到了一位姑娘身上,姑娘當時就很不高興,氣衝衝地說了一句:“德性!”意思是指責那個青年人缺德。那個青年人立刻解釋說:“對不起,這和‘德性’無關,是慣性。”一句話引起了乘客們的一片笑聲,一場不快也在輕鬆的笑聲中得以化解,那位姑娘也在眾人的笑聲當中原諒了小夥子的無意失禮行為。

在公共場合,人與人之間因為各種小的摩擦造成彼此之間不愉快的場麵很多。上麵的例子中的那位小夥子如果是一本正經地加以解釋,恐怕要大費口舌也起不到太好的效果,或者是針鋒相對地回敬一句,則可能引起一場無謂的爭吵而導致不歡而散。而這一句,“對不起,這與‘德性’無關,是慣性。”既不失禮貌,又對自己沒有站穩的原因進行了準確恰當的辯解,同時在幽默詼諧中對那位姑娘極不禮貌的話也給予了反擊,真是無可挑剔的回答。

幽默巧答不但可以化解一場不必要的糾紛,適當的時候還能充分證明自己的才智和教養,是一個人學識和智慧的綜合體現。

有一次紀曉嵐陪同乾隆皇帝遊曆汩羅江,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就因憂國憂民自沉在這條江中。乾隆一時心血來潮,準備幽上紀昀一默,便問他:“君要臣死,臣當如何?”“臣當萬死不辭。”紀曉嵐回答得毫不含糊,正中乾隆下懷。乾隆盯著他說:“卿是朕的忠臣,為了表露你的一片忠心,我命你立即投江而死。”“臣領旨!”紀曉嵐應聲作答,便奔向了船頭,站在船頭自言自語一番後,並沒有投江,返回跪在乾隆麵前。“既是忠臣,為何有旨不遵?”乾隆厲聲問道。“臣正要投水,屈大夫忽然從江中跳出來,指著臣的鼻子罵道:‘紀曉嵐,你難道要做千古罪人嗎?我當年投江,是因為楚王昏庸,楚國行將滅亡,現在皇上英明,國泰民安,你卻要效我投江,你將當今英主比作何人?皇上稱臣為忠臣,臣豈敢欺主誣上?所以不敢投江。”乾隆聽罷,哈哈大笑,親手將紀曉嵐扶起。

在這裏,乾隆以幽默開頭,紀曉嵐以幽默作結,君臣共演了一幕幽默雙簧。乾隆隻是拿紀曉嵐與屈大夫作一個比較,不是真心地叫他投江,正好紀曉嵐也就假戲真做,演得有聲有色,急中生智,把乾隆出的難題又踢了回去,通過類比上推,紀曉嵐既跳出投江的圈外,又達到了歌頌乾隆的目的,君臣在幽默調侃中更加融洽了彼此的關係。

幽默的語言是含蓄的,它能夠誘導人深入地思考,發出會心的微笑,在幽默的氣氛中交談,使人在笑中同時引起聯想和推斷,領悟其中的含義。使用幽默這種語言藝術,既能使平淡的話生動有味,又能使嚴肅的問題輕鬆活潑,這種說話方式即使是最刻板的人,也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巧用幽默化除窘況和尷尬,是說話藝術中的高級口才應用形式,這樣的說話方式當然別人最愛聽了。

7.依葫蘆畫瓢,用幽默巧治吹牛者

這個社會上愛好吹牛的大有人在,但有的時候又不方便當麵戳穿,最佳的辦法是用“依葫畫瓢”的方式“以謬製謬”,用荒唐來對荒唐,在幽默與笑聲中讓吹牛者自己把牛皮吹破。

當你碰到一個自稱其力大無窮,可以用左手製服一頭公牛,而右手還捧著一本《幽默故事》看得津津有味的人時,切不可輕易相信他。不用說,他是一位天才的吹牛家,你大可不必為他大傷肝火。隻需用一招便能將他製服得服服帖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