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人逝矣,寶髻花鈿都委地。錦襪獨留餘媚,見者猶驚喜。
萬裏歸程迢遞,正追思往事,被雨滴愁腸碎碎,愁歌曲內。
調寄“歸國遙”
凡人於男女生死離別之際,不但當時的悲傷,不可言論,至事後追思,更難為情。倘那人竟如冰消霧散,一無流遺,徒使我望空懷想,摹影擬形,固極悲楚。若還那人,平日服禦玩好之物,留得一件兩伴,這些餘蹤剩跡,一發使人觸目傷心。此即旁人不關情的,猶且慕芳蹤而願睹,觀遺物而興嗟。何況恩愛寵幸之人,平時片刻不離,一旦變起意外,生巴巴的拆開,活刺刺的弄死,其悲痛何可勝言!到後來痛定思痛,凡身之所經,目之所睹,耳之所聞,無一不足以助其悲思,於是托之歌詠,寄之聲音,此真以歌當哭,一聲一淚。話說梅妃自小蓬瀛修真觀中,起行回西京,臨行之時,先具手疏,遣內封赴蜀進呈上皇。原來上皇在蜀中也常思念梅妃,因有人傳說:“賊人曾於宮中獲一女屍,疑是梅妃之屍。”上皇聞此信,隻道梅妃已死,十分傷感。時有方士張山人在蜀,上皇召至宮中,命其探幽冥索,訪求梅妃魂魄所在。那張山人結壇默坐一日一夜,回奏言:“臣飛魂遍遊三界,搜訪仙魂,俱無蹤影。”上皇悵然道:“芳魂何往耶!若梅妃之魂可訪,則太真之魂意亦可訪,今皆不可得矣!”因揮淚不止。高力士見上皇悲思甚切,乃求得梅妃畫真一幅進呈禦覽。上皇看了嗟歎道:“此畫像絕肖,借不活耳!”展看再三,禦筆親題絕句一首於其上雲:
惜昔嬌娃侍紫宸,鉛華懶禦得天真。霜綃雖似當年態,怎奈秋
波不顧人。
自此上皇時常展圍觀玩,後又有人說:“梅妃並不曾死,前所獲死屍,不是梅妃之屍。”上皇聞之,疑其散失民間,乃下詔軍民士庶,有知妃子江采蘋所在者,即行奏報候賞;或有遇見奉送來京者,予六品官,賜錢百萬。誥諭方下,恰好肅宗見了羅采的表章,遣使來奏聞。那時上皇已發駕起行,途次得奏,龍顏大悅,傳旨羅采等俟駕回京頒賞,江采蘋著回官候見。過了一日,梅妃所遣的內使,亦途次迎著車駕,隨將梅妃的手疏進獻。其疏略雲:
臣妾白樓東獻賦,多有觸忌,荷蒙聖恩,不加誅戮,幸得屏處,以延一息;
淒涼之況,甘之如飴。客歲之夏,逆賊犯闕,乘輿西狩,事起倉猝,聖心眷妾,欲與偕行,有言間之,使俟後命,事勢既蹙,後命不及。
當此之時,舉官駭散,妾之一命,輕於鴻毛,殉節投環,氣已垂絕;
忽有仙姬,從空而降,手為解救,絕而複蘇。詢厥所由,來自王屋,韋家女子,張果其夫;
雲奉夫言,指妾遠遁。袖出紙驢,化為駿騎,乘以行空,頃刻千裏,任其所止,則在蘭陽。
白雲深處,蓬 瀛道院,中有女冠,實係節婦。
素姑羅氏,公遠族屬,訝妾來蹤,疑以為仙,引處奧密,奉事惟謹。
妾亦韜晦,不與明言。有與同處,達奚閨秀,秦姓所聘,狀元側室,二女同居,人莫能知。
前此公遠,預言羅姑,謂有二女,暫來即去,各歸其主,當在異日。
兩月以前,羅師忽來,所同來者,葉師法善,贈妾以梅,從厥攸好,閬苑天葩,常花不謝,更吟詩句,字裏藏機。
羅秦二使,訪親而來,妾緣達奚,因秦及羅,藉以奏報,適符仙語,奇跡怪蹤,妾所身經,敢具手疏,上達天聽。
殘喘餘生,不宜再讀,邀恩格外,許歸故宮,旦夕之間,與梅同落,隨逐花魂,渺焉空際;
較之慘死,何啻天淵?是所深幸,夫複何求?
若蒙異數,不忘舊眷,俾茲朽質,重睹天顏,有如落英,複綴枝頭,非敢所期,伏候明詔。
臨疏涕泣,不知所雲。
上皇前得肅宗奏報,已略知其事,今見梅妃手疏,更悉芳衷,深為歎異。
送溫旨批去雲:
賢妃遇難自經,具見殉節之誌;仙女臨其相救,正因矢誌之誠。
千裏行空,異焉蓬瀛之托跡;一枝寓意,美哉花萼之留香。
朕方觀畫題詩,索芳魂而不得;卿已逸仙贈句,卜嘉會於將來。
種種奇跡,曆曆動聽,斯皆真誠感召,故有遇合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