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不得不從朱總煜的身世說起。朱總煜姓朱,正是大明開國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後裔,原本屬於宗室,兩百年來宗室人數恐怕已經有數十萬了吧。雖然朱家會生,但畢竟是宗室,哪怕不是嫡係也會受到朝廷很好的扶持。但朱總煜這一脈的朱家卻極為坑爹,應該說是坑子孫。
因為朱總煜往上數第七代,就是大名鼎鼎的第四代寧王朱宸濠。他不知道發了哪門子神經,放著安安穩穩的藩王不當,居然決定造反,而起兵的消息剛剛傳到正德皇帝耳中,皇帝老兒大怒親征討伐,結果行至半路聽說寧王的十萬大軍被王守仁帶著農民和兵丁給平了,活捉寧王父子。原本朱宸濠想效仿靖難之役,結果僅僅維持了不到兩個月就煙消雲散了,活脫脫成了一場鬧劇,自己還被後世的戲劇、影視劇借鑒成了醜角,比如周星星的唐伯虎點秋香裏“發飆”撒尿的寧王。
其實也不能怪他無能,誰叫他遇到了儒家地位僅次於孟子的亞聖王守仁,也就是王陽明。栽了就是栽了,倒黴了後人,寧王藩被撤,子孫削爵為庶民,從此與榮華富貴沒了關係。而朱總煜這一支嫡係,三十年前搬來江南的蘇州地區居住,由於家境還算殷實,倒也不必學習編織草鞋的手藝為生,朱總煜老爹通過勾結官紳做無本買賣,近幾年賺了大錢。去年崇禎帝自縊煤山,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北京先後淪陷於大順和滿清,江南震動,南京候補朝廷連忙把福王朱由菘推到了皇帝寶座。弘光朝廷新立,沒想到一年不到,形式再次急轉直下,清兵南下,朱總煜的老爹看時機來了,帶著家丁數百,散財召集鄉勇三千,想要支援揚州,說是支援,其實是想行“勤王”之實,借此政治意義,圖謀恢複寧王藩。結果被史可法一句“逆藩後人永不錄用”給攆了回來。接著就是揚州十日,南京淪陷的消息傳到蘇州。
“李成棟這大漢奸的清兵沒幾天就來了,鎮壓這邊的起義,殺千刀的,不就是借機**擄掠!老爺抵抗了一會就被殺了,現在滿蘇州都在捉我們呢!少爺,你的腦袋值五百兩銀子!”王全急道。朱總煜的老爹死之前還不忘恢複寧王藩的大誌。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朱總煜念叨著,原本身體主人的記憶慢慢蘇醒。記得王全和王二保護著他一路逃出蘇州府,進了太倉州的南郊,靠近嘉定的地方。正好遇到臭名昭著的嘉定三屠,見到大批凶神惡煞的清兵恣意屠殺百姓,朱總煜他們隻能和當地農民一樣,頭上戴著茅草躲在水裏麵,祈禱著撿回一條命。饒是如此,大量的屍體被拋到水裏,阻斷了河流,血染紅了江水,原本的那個朱總煜受了極度驚嚇,居然背過了氣,活活嚇死了。而王全他們背著朱總煜趁夜逃入了荒郊的一個破廟裏。這才有了接下來的事。
朱總煜站起身子,王全要攙扶,被他擺了擺手製止了。有點虛脫的感覺,摸了摸瘦不拉幾的身子骨,微微搖了搖頭,這幅身胚可不夠折騰的,得好好練一下。書生無縛雞之力,但身處亂世,不拿刀可不行。往前踉踉蹌蹌走了幾步,很快便適應了新身體的節奏。朱總煜前一世是消防兵,很注重鍛煉身體和意誌的磨練,喜歡散打,還特地找教練學過幾年,他相信用不了一年半載就能把這幅身子練出來,一個打十個不可能,但一對一絕對不吃虧。
南明啊,算算時間,隆武朝廷差不多要建立了,魯王監國也來了,嗬嗬,都危如累卵了還要內耗。明亡於黨爭和內鬥,南明更甚,連年年歲供的南宋都不如,朝裏的和在野的大臣爭先恐後的當漢奸。縱觀曆史,清朝得天下之易史上罕有,簡直就是先摘了李自成的桃子,再南下一看,野豬皮保佑,都是豬一樣的對手。要不是多爾袞抽風搞了剃頭令,眼看天下就定了。
“我既然成了朱家子孫,那就讓我給老朱家爭這最後一口氣吧。轉世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也就罷了,既然讓我朱總煜來到了亂世,男子漢大丈夫哪能不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就用我這雙手再支起大明的朗朗乾坤。劉秀能做到的事,我相信自己也能做到。”朱總煜捏緊了拳頭。
忽然,外麵傳來幾聲喧鬧。
王全臉色大變,朱總煜沉著起來,小心翼翼的打開一條門縫,隻瞄了一眼,猛地瞳孔一縮,回頭對王全沉聲道:“清兵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