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誇大其詞顯幽默
說話幽默分很多種,有些是為了逗笑,有些是為了應付尷尬的需要,而還有些是為了發泄自己的苦悶的豁然情懷。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蘇軾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製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禦史獄,遭貶。卒後追諡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有“東坡集”、“後集”、“續集”,他一向被推為宋代最偉大的文人,在散文、詩、詞各方麵都有極高的成就。蘇軾的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蘇軾的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蘇軾一再聲明:作文該像“行雲流水”或“泉源湧地”那樣的自在活潑,可是同時候很謹嚴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
提到大文豪蘇軾,人們往往會想到一個儀態儒雅、氣度雍容、滿腹詩書的學者形象,事實上生活中的蘇軾,卻是一個幽默十足、頗為俏皮的人。
烏台詩案中,蘇軾在湖州任上被捕,捕快押著蘇軾將要起行還京,妻子王氏送他出門。臨行前,兩人一時千頭萬緒,不知道說什麼好,隻得相對大哭。蘇軾很快就鎮定了下來,問妻子道:“你能不能像楊樸的妻子一樣,也作首詩送我?”
王夫人一聽,頓然忍不住斂泣而失笑。蘇軾隨即隨捕快而去。
事實上,這個故事中,蘇軾所說的是一個典故。楊樸是宋真宗時人,有才學,頗得宋真宗的欣賞。然而楊樸的性格怪異,不願為官。一次,宋真宗祭祀經過楊樸所在的地方,派人把楊樸召來,想要封他一個官職。宋真宗問:“卿來,有人寫詩為你送行嗎?”
楊樸知道真宗想要他入朝為官,就隨口編道:“唯臣妻寫有一篇。”
宋真宗讓楊樸念來聽聽,楊樸當即以妻子的口吻作了一首詩: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作詩。今日捉將官裏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最終,宋真宗聽了開懷大笑,知道勉強不得,就賞賜了楊樸一些財物,讓他回家。
蘇軾的幽默故事中,他在生離死別之際,蘇軾還不忘用幽默的話語來安慰妻子,化解悲傷,並取得了很好的現場效果,既體現了他通達脫俗的人格魅力,也反映出了他高超的語言技巧。
王水照先生曾經這樣形象地對比過:唐朝人寫詩是板著臉的,而宋朝人是哭喪著臉,隻有元朝的人才在他們的戲曲裏露出一點點的微笑。事實上,有人這樣客觀而逼真地分析:在宋朝卻有個大文人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寫詩作文,都一直用笑來顯示生活的勇氣,這個人就是詩文革新運動的集大成者——蘇軾。
蘇軾是很具幽默感的一個人。他曾經回憶四十年前與裏人聯句的場景,其中一個夥伴叫程建用先出句說:“庭鬆偃仰如醉”,第二個叫楊堯谘接:“夏雨淒涼似秋。”然後蘇軾兄弟倆各對一句。蘇軾是:“有客高吟擁鼻。”蘇轍則是:“無人共吃饅頭。”你看,一個本來在別人看來風雅的場麵一下子被他兄弟倆給鬧騰掉了,著實是幽默逗笑,從他生活中的一些幽默風趣的言行,同樣也可以看出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人格。
有人曾經說過:“真正的幽默背後是一種力量。非常有力量的人,他隨便一揮手,那個幽默的氣息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