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使你的交際更潤滑:學習名嘴如何製造幽默(3)(3 / 3)

故事中,紀曉嵐一語雙關的幽默,既成功地回擊了對方的挑釁,又在幽默的語境中和諧了氛圍,可謂恰到好處。

一語雙關是漢語中極具特色的語言現象,如果使用得當,往往能使語言迂回委婉,幽默風趣,讓人會心一笑。

有一次,當時聞名海外的國畫大師張大千要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學生請了許多社會名流為老師餞行。

酒過三巡,張大千一一向來賓敬酒。當到了梅蘭芳麵前時,大家已有幾分醉意,張大千舉起酒杯,對梅蘭芳說:“梅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相見,三生有幸,不過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理應敬你一杯。”梅蘭芳聽了不了解其意思,忙舉杯問道:“先生此言怎講?”張大千一臉笑意,對著眾人說道:“梅先生是君子,動口(指唱);我是小人,動手(指畫)。”

張大千先生的幽默頓時引得眾人大笑起來。張大千在這裏就運用了一語雙關的幽默方法可謂恰到好處。

清朝晚期,有兩人在談論中外名人,忽然一個發難:“請你講一講項羽、拿破侖。”另外那一位對項羽倒還熟悉,可是對法國的事情卻一無所知。於是,他開脫自己:“項羽力可拔山,氣可蓋世,豈有破輪而不能拿乎?”絕妙的搪塞!掩蓋了自己的虛弱,對方也無法掌握底細及其動機。運用雙關的技巧,還常常會起到諷刺、反擊等種種妙用。

鑒於一語雙關具有模仿性、類比性、幽默性,故在運用“雙關反駁法”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格調要高尚文雅,內容純淨正派。要以德服人,以理勝人,切忌粗俗低級。

2.隱深幽默。這是“雙關反駁法”的第一生命。晦而不露,幽默橫生,是運用這種手法的基本要求。

3.切弊、聯想。不僅要善於捕捉對方的隱衷,還要善於發現破綻、矛盾。

過去有個老財主,每年大年初一,都要佃戶給他送一擔柴,他站在大門口迎接,大聲說:“人到柴(財)到。”這一年佃戶要治治老財主,送柴時故意喊到:“人到貨(禍)到!”老財主氣得七竅生煙。

三個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裏隻剩下一個空位子。三個人各不相讓,爭吵不休,最後商定:“誰吹的牛大,誰就坐這個位子。”三個人中有一個是瞎子,他搶先說:“我目中無人,該我坐這個位置。”另一個矮子,他說:“且慢,我不比常(長)人,應該由我來坐。”

第三個人是駝背,他不慌不忙地說:“你們都別爭了,其實,你們都是直(侄)背(輩)的,這個位子,理所當然應由我來坐。”三個人,皆用諧音技巧,真是各有千秋,難分上下。運用雙關的技巧,還可以在詭辯中靈活地駕馭語言,顯出智慧。一個富人,有幾畝閑田,租給張三耕種,每畝要雞一隻。張三將雞藏在身後,地主就作吟哦之聲道:“此田不給張三種。”

張三連忙將雞獻出來。地主又吟道:“不給張三卻給誰?”張三問其故,地主道:“開頭是無稽(雞)之談,後來是見機(雞)行事啊!”

地主巧用諧音,使他在事情突然發生變化——張三獻出雞後,能夠迅速應變,圓滿解決了雙方關係的短暫失衡,又挽回了麵子。